一票难求!《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燃爆上海大剧院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25-11-05 13: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晶  2025-11-05
首演结束,口碑爆棚

“这是我看过的最完美的一次《悲惨世界》!”11月4日晚,英子在上海大剧院看完《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首演之后如是说。这是她第七次走进《悲惨世界》的舞台现场,就在今年国庆,她还带着妈妈去英国伦敦看了第六次,“《悲惨世界》是我心中最好的音乐剧,没有之一。”

从1985年伦敦首演,到2002年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创下票房奇迹。暌违23年,世界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悲惨世界》,以音乐会形式重磅回归上海大剧院,正式拉开为期55天的驻演大幕。首演特别返场环节,两位冉阿让演员同台演唱《带他回家》更是为观众带来特别惊喜。

首演结束,口碑爆棚。作为中国大陆的唯一一站,《悲惨世界》成功掀起“赴沪观剧”的全民热潮,不少来自北京、广东、江苏等地的剧迷们在上海相会,共同见证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顶配卡司阵容带来完美首演

舞台现场,交响乐队率先奏响《悲惨世界》经典序曲,木质街垒造型的灯架从舞台上升起,如同雕塑般立体的舞台布景随之铺展,将观众瞬间拉回19世纪法国巴黎。街头的烟火气与时代沉重感徐徐浮现,一场史诗之旅就此拉开。

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一曲曲承载角色命运与时代悲欢的旋律接连响起。“芳汀”以清亮声线唱响《我曾有梦》,隐忍的力量直抵人心,让台下观众难掩激动;从数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专属“上海站”珂赛特,更以纯净通透的童声演绎《云端城堡》,让雨果笔下苦难中守望希望的小孤女形象瞬间鲜活。

当《带他回家》的旋律流淌,冉阿让沉稳亮相,醇厚嗓音裹挟着牵挂与期盼,将角色的挣扎与坚守诠释得淋漓尽致,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日复一日》的现场呈现更显张力,在冉阿让的领唱下,所有角色相继起立,多重声线交织共鸣,力量感穿透全场,成功将现场气氛推向顶峰。

除了旋律与演绎的震撼,此次音乐会版的舞美灯光设计同样为演出增色不少。战斗场景中,急促闪烁的冷色光影交织穿梭,精准模拟出枪林弹雨的紧张对峙,让观众仿佛置身巴黎街头的抗争现场;演员独唱时,暖黄光晕温柔包裹周身,光线随歌声起伏明暗,将角色深藏的悲喜、执念与期盼细腻渲染,让情感传递更具穿透力。

每当剧情触及心灵深处的温暖瞬间,一道象征救赎与希望的纯净白光便倾泻而下,穿透舞台的明暗交织,既呼应《悲惨世界》的核心主旨,更带来直击心灵的极致视觉体验,让舞美与剧情、音乐达成完美契合。

亮眼的视听呈现之外,此轮上海站的卡司阵容堪称梦幻。制作人卡梅隆・麦金托什坚持以“顶尖班底”匹配经典IP,拒绝为频繁巡演牺牲演出质量。其中冉阿让一角由两位实力演员联袂呈现,首演场为“传奇元老”阿尔菲・博伊,被中国居民称作“阿飞”,他曾主演2011年伦敦皇后剧院版、2015年百老汇版等核心版本,更在2010年伦敦O2体育馆25周年纪念音乐会上担纲该角色,他塑造的冉阿让被誉为“教科书级”演绎。另一位A卡是杰罗尼莫・劳赫,他的演出涵盖伦敦皇后剧院版及西班牙、阿根廷巡演,还曾参与30周年纪念音乐会。

此外,沙威、芳汀、马吕斯、爱潘妮、安灼拉、德纳第夫妇、主教等角色的饰演者,也都是《悲惨世界》舞台上的“顶配”。此次首演中饰演爱潘妮的王蔼卿,成功圈粉无数,“这是现役最强的小E”,“听得我心都碎了”。

22点23分,《悲惨世界》上海站首演结束,潮水般的掌声淹没上海大剧院。与此同时,一篇篇的“自来水”好评不断上传到各大社交平台,“完美”“震撼”“国宴级的体验”将整部剧的口碑推向新的高度。

舞蹈演员朱洁静在社交平台上写道:“与我同龄的《大悲》,音乐剧创世之作。第一次看音乐会版,本以为是一场演唱会,结果还是天真了,舞美,灯光,装置,服装,乐队,视觉,全副武装,诚意满满。近几年国外引进剧和国产原创剧也看了不少,《悲惨世界》的地位不可撼动、无可替代!每首歌曲、每位演员、每个表达,都太顶了。真心建议所有的舞台剧朋友都来看看这场顶级盛宴,作为观众你将感受到好作品带来的终极享受和幸福!”

两次上海亮相,见证中国音乐剧市场变化

作为首部登陆中国大陆的西方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两次上海亮相,恰是中国音乐剧市场成长的缩影——23年前的“破冰之旅”创下票房神话,如今40周年纪念版的回归,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站,更将全国剧迷沉淀二十余载的热情推向高潮。

2002年,《悲惨世界》首登上海大剧院时,国内音乐剧市场尚处萌芽阶段,西方经典音乐剧对多数观众仍是新鲜事物。当时的21场演出堪称“音乐剧启明星”:多数观众首次踏入剧场,在动听唱段与精彩剧情中真切感受其魔力,不少人的音乐剧认知便始于这部巅峰之作。而对行业从业者来说,《悲惨世界》带来的更是观念上的震撼与洗礼——其成熟的艺术架构、市场运作模式,不仅打破了当时演出市场的多项纪录,更让海内外戏剧从业者清晰看到了音乐剧在中国的巨大潜力,成为中国音乐剧市场名副其实的“破冰者”。

《悲惨世界》的破冰效应持续发酵,此后十年间,上海的音乐剧产业快速发展。上海大剧院相继引进原版音乐剧《猫》《音乐之声》《剧院魅影》《狮子王》《妈妈咪呀!》等经典作品;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进一步大力推动音乐剧产业发展,《妈妈咪呀!》《猫》《剧院魅影》等作品中文版的面世迅速打破语言隔阂,让观众更易走进剧场;联合东方卫视推出的音乐剧文化推广节目《爱乐之都》让更多观众了解并爱上音乐剧,并在音乐剧原版引进、中文版制作和本土原创上持续发力,为中国音乐剧产业化探索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实操经验和比照样本,引领中国音乐剧不断进入“下一个时代”。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表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音乐剧市场,作为扎根上海的演艺集团,十余年来,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一直致力于在音乐剧产业的打造上,推动中国音乐剧产业在创作、制作、运营等全链条走向成熟。”在这份努力下,如今,中国音乐剧市场已经迎来了它快速成长的“黄金期”。

也正是运营和制作技术的日益完善,让《悲惨世界》的再次回归提前落地。在最初的外方方案中,中国巡演要等到2026年后,直至去年上半年,因国外某站的档期决策滞后,意外空出了八周窗口期,SMG LIVE接获消息后迅速拍板,才抢下这“大陆唯一一站”的宝贵机会。

总票房累计突破9000万,卖座率高达102%

“大悲终于提货,完美的首演!”“这提前一年买的期货太值了!”对于这次演出,观众们早已迫不及待。

《悲惨世界》自2024年12月24日开票以来,上海站64场演出门票迅速售罄。因开票时间提早了将近一年,门票被观众戏称为“期货”。今年10月25日,为满足观众需求加开的数百张加座,也引发观众连夜现场排队抢购。

目前整体卖座率高达102%,总票数超10.2万张,总票房累计突破9000万元,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市场成熟度与观众热情的双重爆发。热度的背后,是中国观众群体的迭代与审美升级。

如今从00后学生到60后资深剧迷,不同年龄段观众纷纷走进剧场。“赴沪观剧”更成为全国剧迷的新选择,观演群体中外地观众占比高达47%,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的剧迷组团“赴沪”,现场甚至不乏海外观众打“飞的”前来。看“大悲”、游上海,串联起一系列文旅活动的消费模式,也成为当下文旅融合的新风潮。

来自成都的剧迷李女士感慨说:“为了这场演出特意提前两天来上海,真的等了太久太久!之前一直没敢想能在国内看到原版‘大悲’,特意抢了首演票,终于圆梦了。”来自广州的黄先生也是资深“大悲”粉,在网上刷过无数次官摄视频,能轻松跟唱任何一首旋律,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不虚此行,太精彩了!”

从1985年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首演至今,《悲惨世界》足迹遍布57个国家和地区、455座城市,被翻译成22种语言上演,成为全球演出史上无可争议的现象级IP。此次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不仅完整保留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更借助全新视听技术让雨果笔下的社会画卷鲜活铺展,让四十年的核心价值以更灵动的方式触达观众。

四十年间,世界历经变迁,但人们对善良的坚守、对救赎的渴望、对希望的追寻从未改变,这也正是《悲惨世界》能够穿越时空、持续打动观众的伟大之处。

文字丨记者 何晶

图片丨主办方提供

编辑:詹锡伟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