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带领澳门学生参加一场“出圈”晚会!许健华:用音乐架桥,以教育育心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龚卫锋 发表时间:2025-10-20 17: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龚卫锋  2025-10-20
近日,许健华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讲述参加晚会背后的故事,以及与澳门音乐教育的情结

“湾区升明月”2025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爆火“出圈”。不少华彩乐章,由一支仅用十天便完成排练的队伍“保驾护航”,它就是澳门青年交响乐团。该团创始人兼理事长许健华担任了演出总指挥。从晚会舞台的聚光灯下,到近三十载的音乐教育耕耘路,许健华始终坚信:“音乐是沟通世界的桥梁,和谐的音符更是滋养青少年心灵、提升社会人文素养的沃土。”

近日,许健华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讲述参加晚会背后的故事,以及与澳门音乐教育的情结。

十天备战,奏响湾区明月夜

“湾区升明月”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其中连续两年在澳门举行,逐渐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晚会通过高水准的艺术呈现和深入的情感表达,增强了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感,为推动人文湾区建设、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大约在一个半月之前接到演出任务,但离演出只有十天左右才真正拿到完整的曲谱。”回忆起参与“湾区升明月”2025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的经历,交响乐团总指挥许健华用平和的语气,道出了背后的紧张与不易。最终,乐团共参与了七个节目:《月曲》、刘涛演唱的《想你的365天》、王力宏演唱的《落叶归根》、单依纯演唱的《君》、林依轮演唱的《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月曲》结尾版、《灯火里的中国》。

这已是许健华第二年率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参与这场文化盛事。演出时间紧迫,排练量集中,且与众多明星歌手仅有一次合练机会,如何保证演出质量?许健华坦言,主力乐手由澳门中学生组成,这些客观条件对他们考验巨大,但也是宝贵的体验,“他们要习惯在电视制作要求的混音环境下,快速配合歌手进行现场演绎,这是极佳的锻炼机会”。

在星光熠熠的后台,年轻乐手们与百余位影视、音乐工作者擦肩而过,兴奋地见证着现场的忙碌。许健华感慨:“这次经历对许多团员而言是不可思议的追星体验,也让他们直观感受到大型晚会制作的紧张节奏与严肃氛围。”

谈及与王力宏等明星的合作,许健华透露,尽管准备仓促,但团队凭借扎实的素养和适应能力圆满完成了《落叶归根》等多首歌曲的现场交响伴奏,“即便见到明星很开心,但大家都保持了专业精神”。他特别感谢晚会主办方的信任,“这个全球转播的舞台,不仅展示了澳门青年交响乐团的专业,还让世界看到澳门不只有博彩和美食,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廿八载坚守,浇灌澳门音乐沃土

将目光从聚光灯下的晚会拉回时间长河,许健华与澳门青年交响乐团的故事,是一段持续28年的音乐教育耕耘之旅。1997年,许健华、汪加、梁健行发起成立中国澳门青年交响乐团。乐团宗旨是以人为本,培养人才;以乐会友,宣传澳门,从最初在校园推广普及,到逐步组建乐团,得到了包括后来成为澳门首任特首的何厚铧在内的社会贤达鼎力支持。

兼具小提琴手和教育工作者双重身份的许健华,深受国际化音乐教育体系启发。回溯建团初心,许健华坚信:“古典音乐是所有音乐文化的重要基础。它能培养人的合作精神、角色意识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在他眼中,乐团不仅是艺术团体,更是教育平台。青年交响乐团实行分级制,成员主体是中学生,每年通过考试遴选。他说:“在这里,孩子们学习的远远不是演奏技巧,音乐的本质是和谐。在乐团里,没有个人英雄,必须学会倾听、配合,明白何时该突出,何时该收敛。这本身就是社会协作的预演。”

他还指出,音乐教育不仅能提升人文素养、激发想象力,更能为社会注入和谐与稳定的力量,“让青少年在音乐中学会合作,懂得追求,拓展精神世界,这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深远而积极的”。

近三十年来,这个“摇篮”已向全球顶尖音乐学府输送了逾百名澳门本土培养的音乐人才,其中不乏如澳门乐团音乐总监廖国敏等佼佼者。乐团更十余次受邀赴海外巡演,足迹遍布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音乐厅等世界级艺术殿堂,成为澳门文化对外交流的靓丽名片。

许健华深感澳门音乐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中西文化的自然交融,“经过四百多年蕴养,它既有中国民族音乐的根脉,古典音乐的规范,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葡萄牙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气质。”展望未来,许健华希望澳门青年交响乐团能继续作为澳门音乐与教育的桥梁,不仅培养更多热爱音乐的乐手、观众,更通过音符向世界讲述澳门故事、湾区故事,为促进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贡献力量。

文 | 记者 龚卫锋

图 | 受访者提供

编辑:詹锡伟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