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院》收官 最后一站打卡广州书院群

来源:金羊网 作者:龚卫锋 发表时间:2025-09-15 09:49
金羊网  作者:龚卫锋  2025-09-15

如何让书院文化真正存得住、活起来、传得开?由江苏卫视和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纪实探访节目《中华书院》第十期,走进广州,探访古老书院的活态发展,感受中华千年文脉的历史传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清华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赵金刚、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宁、自媒体博主蔡紫相约同行,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秘之旅。

明清时期,广州的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第一。现如今,在北京路附近,以流水井、大小马站为核心的三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近百家书院,形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书院群。节目中,西川、赵金刚兴致勃勃而来,打卡这条书院街。

在万木草堂,嘉宾们溯源戊戌变法策源地,探讨中国近代各种思潮的革新演变。这个本为邱氏子弟应试而建的院落,在近代成了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策源地。

节目中,杨宁和蔡紫还打卡了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之一——玉岩书院。数百年来,这里开馆授徒,薪火相传,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慕名而来。杨宁认为,玉岩书院承载着岭南书院的精髓,那就是包容又务实。杨宁说:“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思想观点不断更新的过程,包括菊坡学派、岭南学派,以及清代戴震的很多思想,其实最后都指向了解决问题。它务实,但是不功利。”

1884年,洋务派代表人张之洞南下广州任两广总督。赴任后,他决定创办一所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学院,培养适应岭南洋务运动需要的新型人才。这所书院,便是广雅书院。如今,广雅书院遗址坐落于广雅中学内,后者也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

节目中,嘉宾们置身广雅中学内,感受当年张之洞革新的主张和决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既讲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又能够去讲西学的一些理论。”赵金刚表示,广雅书院课程内容有别于传统,课程分为经学、史学、理学、文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戊戌变法后,广雅书院增设西学课程,广雅书院冠冕楼的图书涵盖中西,是那时候全省藏书最多之所。

结束了广州之行,《中华书院》9月12日为观众奉上了终章《这个我,那个我》。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和西川回顾这一路中华书院的探秘之旅。杨立华表示:“书院是‘中国性’特别重要的载体和集中体现,不管建筑有没有足够的岁月积淀,都能给人一种精神凝聚的感觉。”西川则认为,文化有很多方式来传承,其中之一就是书院:“有的书院就是传播思想,有的书院是产生思想的。它一直肩负着这样一个责任。”

羊城晚报记者 龚卫锋

编辑:王智韬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