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阳城中,湘江、蒸水、耒水三江交汇处,石鼓书院见证了湖湘学子孜孜不倦的求学身影,守护着历代先贤的崇高理想……今晚(7月22日)7:30《少年书院行》第十二期将继续研学这座始于唐朝的书院。
步入大观楼前,嘉宾雁公子为三位少年各赠一支清莲。面对这文人雅士自古以来便钟情的高洁之花,主持人郑方一抛出了一个问题——说到莲花,诸位少年最先联想到什么?少年们不由得想到了那篇耳熟能详的《爱莲说》,而这篇千古名作的作者周敦颐,与石鼓书院就有着不解之缘。
原来,周敦颐幼年丧父,随母亲投奔衡阳的舅舅郑向,并在石鼓山下的西湖畔潜心苦读。郑向特意为他种下一池白莲,之后周敦颐写下《爱莲说》,或许正是源于这段少年时期与莲花的不解之缘。此后,周敦颐被列入石鼓书院大观楼中的七贤祠,与朱熹、张栻等贤人并列,共同构建了湖湘理学的精神丰碑。
而石鼓书院的文脉,不仅蕴藏着文采风流,更彰显着经世致用的实践智慧。除了石鼓七贤,还有一位名士与这所历经千年风雨的书院有着深刻的关联。节目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登场与少年们相会,通过一个精巧的谜题引领少年们揭晓了答案——这位名士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曾国藩。
面对“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曾氏八字家训,少年们畅所欲言,勾勒出各自心中的曾国藩形象。曾公这种“勤俭耕读”的务实家风,与石鼓书院“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交相辉映,千年淬炼的湖湘风骨,也在曾国藩的家国情怀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文丨记者 艾修煜
图丨节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