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近日在广州举办。大会以“艺路暨情 廿载有你”为主题,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暨南大学校友总会会长胡军、暨南大学副书记陈莹出席,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长刘利,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创院院长张铁林,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小毅,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生继锋,广东省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周炜,珠江电影集团副总经理孙金华等业界嘉宾与近400名师生校友共同见证。大会由暨南大学大学生艺术素质教学部主任叶志海主持。
“艺术学院自成立以来,以‘艺术+科技’双核驱动,培育出戏剧影视导演、书法学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构建了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牵头成立粤港澳教育影视联盟。”孙彧在致辞中指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培养了2000余名学子,创作了众多广为传播的作品,毕业生参与了《白蛇传·情》等头部项目,书法学专业培养出30余位中国书协会员,师生作品屡获兰亭奖、银河奖等权威奖项。学院建成华南首个杜比全景声实验室,开发元宇宙艺术项目,将AIGC融入教学。他希望,学院未来推进艺术与人工智能交叉,开设数字影像等前沿课程,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聚焦超高清、虚拟制片技术,推动“文化+科技”示范项目,打造南方电影人才、技术高地,实施“乡村美育振兴工程”,通过“看中国”等影像计划,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暨南大学校友总会会长胡军在致辞中表示,暨南大学艺术教育历史悠久,从1909年李瑞清先生创立画室到2005年张铁林教授领衔创立艺术学院,再到2019年华南首家电影学院落地,学院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二十年来,学院以“艺术+科技”“传统+当代”双轮驱动,培育出大批文化传承者。戏剧影视导演、书法学等国家级一流专业引领发展,影视系斩获金鸡奖等殊荣,书法专业43%的升学率彰显实力,期望学院未来以“侨校+数字+湾区”三核驱动,推动艺术与AI交叉创新,筹建数字人文实验室,打造超高清影视产业基地,深化校政企协同,培育全球视野的文化使者。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创院院长、知名演员张铁林回溯学院廿载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对曹宝麟、方楚乔、李学武、梁仲景、王红主等教授及同仁的卓越贡献与无私奉献表示感谢。他强调学院“多艺术学科融合”的办学特色,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石。张铁林深情寄语学院未来的发展,期望学院能坚守艺术传承之根基,勇于开拓创新之路,继续书写艺术教育的辉煌篇章。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长刘利在致辞中对艺术学院在书法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予以高度肯定。他赞赏学院在深耕书法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同时,通过海外书画培训班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成功实现了以美育人、立足岭南、服务社会的办学突破。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在致辞中盛赞学院以“艺术+科技”融合模式培育人才,推出多部具有湾区特色的影视作品。他指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将与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等会员单位携手,共同探索教育新模式,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影视艺术人才。
艺术学院院长朱圭铭在庆祝大会上作工作报告,回顾了学院自2005年建制以来的辉煌历程,着重阐述了学院在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打造湾区艺术创新高地、担当侨校使命传播中华文化等三大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暨南大学艺术学院以“新文科”理念推进学科智能化与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大美育”战略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时代发展路径,并将在未来秉持以文化人、创新驱动、开放包容三大发展方向。
从教20周年的教师代表、影视系副主任罗丹副教授表示,她清晰记得2005年筹建学院的过程,记得首批学生入学时的喜悦,记得申报录音艺术专业所做探索,以及杜比实验室建成的激动时刻,每一幕都是她与学院共同成长的珍贵印记。
杰出校友代表、校友会会长桑新兴分享了自己依托暨大品牌和学院所学的经历,呼吁校友关心学院发展,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孙彧、胡军、原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为张铁林、曹宝麟、方楚乔、梁仲景、王红主、黄跃雄、李杰、李学武8位为学院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教师颁发“杰出贡献奖”。大会表彰了胡杨、罗丹、周斌仲、任姗、王桢、孙璐莎、林春华、李鹏飞等8位从教20年“廿载树人楷模”教师。
据了解,暨南大学艺术学院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将陆续开展,学术研讨、展览、演出等多个活动持续至年底。
文|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陶冶 杨卫卫 张珂
图|活动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