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指挥家亚当·费舍尔携手杜塞尔多夫乐团,沪上演绎马勒第九交响曲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25-05-09 14:05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晶  2025-05-09

5月8日晚,尽管上海大风大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仍座无虚席,一场重量级的古典音乐演出在此上演。匈牙利“国宝级”指挥家亚当·费舍尔,执棒德国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演绎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九交响曲》。2025年正值马勒诞辰165周年,费舍尔以75岁高龄执棒此曲,更显珍贵。

自2015年起担任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以来,费舍尔与乐团携手创造了许多辉煌时刻。费舍尔以对维也纳经典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精准诠释而闻名,他录制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交响曲成为业界典范,多次荣获大奖。在费舍尔执棒下,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完成了马勒交响曲全集的录制。其中,《第一交响曲》获BBC音乐奖,《第三交响曲》获德国古典音乐大奖。

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九交响曲》创作于1909-1910年,也是马勒生前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当时,马勒正遭受沉重打击,爱女夭折,自身疾病缠身,同时作为犹太人还面临着不利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困境中,他创作出了这部深刻探讨生命与死亡的伟大作品。

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等作曲家均在完成第九部交响曲后离世,马勒试图通过将《大地之歌》排除在编号之外,来躲避“第九交响曲魔咒”,最终坚强地完成了这部作品,为自己的音乐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九交响曲》在结构上打破了传统交响曲的布局,采用“慢-舞曲-谐谑-慢”的环形结构。首乐章开篇,圆号吹出神秘动机,弦乐以半音阶缓缓爬行,模拟临终脉搏;随后第二小提琴奏响“告别主题”,乐队爆发出轰鸣,铜管与弦乐营造出矛盾又震撼的音响空间。第二乐章中,马勒扭曲兰德勒舞曲,使其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第三乐章里,回旋曲式本该有的秩序感被机械重复的动机打破,木管声部吹奏出神经质的切分音。

第四乐章长达约25分钟,弦乐以圣咏般的旋律升腾,却被“刀刃动机”打断,最终渐趋沉寂,深刻表达了马勒对生命的眷恋和对死亡的思索。

“马勒的《第九交响曲》并非关于死亡,而是关于濒死的过程。”费舍尔说,死亡和濒死是完全不同的,“终曲呈现了一段漫长而持续的濒死过程,是生命的消逝。尤其是总谱最后一页,对那种情境的描绘堪称完美,超越了文学或美术领域的任何其他表现。”

文字丨记者 何晶
图片丨主办方提供

编辑:胡广欣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