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山海计划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路演交流。该活动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共同举办,以“南国蒙太奇:被重构的家园想象”为主题,精选了四部由山海计划扶持拍摄的短片进行放映,并邀请拍摄短片的粤港新生代导演与观众线上交流。
搭建中新文化交流桥梁
此前,山海计划曾在法国路演,收获许多法国观众的好评。此次路演在华人华侨与中国留学生云集的新加坡举办,更能唤起观众的文化回忆。活动主题中的关键词“南国”是导演们心中永不褪色的文化原乡,“蒙太奇”则暗示着多重记忆的交织和跨越时空的文化拼贴。当观众进入导演们用电影重构的家园想象,或许能一窥当今华人因为身份流动而更具包容性的精神世界。
“山海计划的影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岭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它们不仅是广东的名片,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名片,展示了真实立体的岭南风貌。”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郑龙认为,山海计划搭建起中新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当地观众更深入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进而有兴趣亲近大湾区、走进大湾区。
许多在新加坡的中国留学生怀着对艺术的热爱与对家乡文化的眷恋来到了活动现场。来自新加坡莎顿国际学院表演专业的本科生Theodor认为,此次展映活动既让他感受家乡的温暖,又让他拓宽视野,提升了艺术素养。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文化创新创业专业的硕士研究生Angela表示,参与本次活动是因为她对中国传统和地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山海计划的短片聚焦于中国故事和岭南文化,满足了她的需求。“在新加坡留学期间,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向新加坡的朋友们介绍中国文化,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Angela告诉记者。
当被问到短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片段时,同学们侃侃而谈。“我对影片中展现的岭南传统建筑印象最深。那些古老的骑楼、祠堂和庙宇,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Theodor说,“影片中关于家族传承传统技艺的故事也让我产生了共鸣。因为在异国他乡,我更加珍惜亲情的温暖。”
“影片中岭南的美食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如肠粉、烧腊、早茶等,让我垂涎欲滴。”Angela说,“另外,影片中的年轻人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样子,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导演现场分享创作心路
在映后交流环节,四部短片的导演和观众连线交流。短片《The River That Holds My Hand》的导演陈坚杭介绍,这部短片的基础是之前他拍的一部纪录片,片子的主角是一位在越南出生、辗转到中国内地、最后定居中国香港的一位阿姨。“这个故事也跟我的经历相关。我是潮州人,关注着潮汕人在东南亚的迁徙,所以我希望讲述这几百年间在东南亚和潮汕两地来往的人们的故事。”陈坚杭说。
短片《游泳课》的灵感来源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人游泳到香港的经历。“当时一些年轻人想好好学游泳,游到对岸的香港去。我叔叔伯伯都是那时游过去的。我问我爸为什么你没去呢?他说当时胆子比较小,所以就没下水。”导演邓亮宏介绍。
四部短片拍摄时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也时常有意外之喜。在为《你好,马莉莉》拍摄澳门的外景时,导演张迪收到了台风预警。“为了节约预算,我们不能停机。好在第二天白天一直没下雨,我们才完成拍摄任务。”张迪还介绍,“虽然我的演员们粤语说得不够流利,但在表演过程中,他们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这让影片的效果变好了。”
“我觉得拍摄时最辛苦的部分是坐大巴从山区到海边的那场戏,大巴开了六个小时,中途我们边休息边拍。不过,最难的还是创意构思,那条路很长,我需要纠结选用沿途哪一段景色。最后我发现,景色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捕捉到主角在路程中表达的情感。”导演黄文礼表示,《海水泡的茶是什么味道》里面的一些演员并非专业演员,不过他们能够揣摩并演绎好自己的角色。
山海计划为导演们的创作提供了培训、资金、器材、场地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支持。“我特别感谢山海计划,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资金,足以让我们把纸质的剧本变成影像。”张迪表示。邓亮宏说:“我2019年就写好了这个短片,当时没有人投资,剧本一直放在柜子里面。山海计划为我提供了讲述父辈童年往事的机会。”
据悉,山海计划是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于2023年发起主办的对海内外优秀华人青年导演进行挖掘、孵化、选拔和培养的大型人才扶持活动。过去两年,山海计划已成功发掘并培养22位青年导演,完成19部剧情短片的拍摄制作,并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展的入围和奖项。
3月17日,第三届山海计划正式开启全球报名。今年,山海计划首次不设主题,鼓励青年电影人锐意创新,奔赴粤港澳大湾区取景取材,挖掘和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活动接受中外青年创作者联合报名,期待引入更多跨文化视角,用世界语态讲述本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