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杨荔钠执导的纪录电影《少女与马》,近日为羊城晚报、导筒、万科黄埔新城主办的2025华语地缘影像周拉开了序幕。影片放映结束后,导演杨荔钠做客导演大师班,与影迷和观众交流其创作之路。
杨荔钠执导的最新剧情片《小小的我》不但获得了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提名并捧得观众奖,还在国内拿下7.65亿元的票房佳绩。《少女与马》是她的最新纪录片。这一中国首部聚焦马术和青少年成长题材的纪录电影,在120分钟的时间内浓缩了四位青春洋溢的少女骑手和她们的马伙伴一年365天的故事,清新自然的影像打动了当晚的不少观众。
这晚,杨荔钠重温了她拍纪录片的历程,并鼓励年轻导演们多拍纪录片:“我一直相信,我要找寻的人和故事就在我身边,而不在更远的地方。”
3月28日晚,导演杨荔钠(中)为广州的影迷观众带来导演大师班,和与谈嘉宾、影评人王小鲁,主持人吕甍一起,分享她的创作之路。
“马儿就像很厉害的心理咨询师”
在执导《春潮》《妈妈!》《小小的我》等在各大电影节展收获荣誉的剧情片之前,杨荔钠的电影之路始于纪录片。
“我的第一部纪录片是《老头》,主角是一群很可爱的老男人。我们在一起浸泡了三年,完成了那部影片。《少女与马》则是我目前最新的一部纪录片,它讲的是处于人生初阶的一群女孩子的故事。这很有趣,创作似乎跟随我自身的生命成长而发生变化。”
杨荔钠介绍,《少女与马》拍摄于2019年秋冬,片中的女孩们当时还是高中生,但如今有些人已经大学毕业了,而那些马儿也都散落四方,去了其他马场,或有了新的主人。
马和女孩一样,都是纪录片的主人公。杨荔钠说:“女孩们大多最终没能成为职业骑手,因此这部纪录片算是记下了她们职业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
杨荔钠拍《少女与马》,缘于其中一个骑马的少女是她的女儿小熊。她透露,小熊曾是一个“难管”的孩子,“过去我人生中所有的道歉都是对她的老师说的”。为此,她带小熊去骑马,“马儿就像很厉害的心理咨询师,慢慢治愈了她,也教会了她一种很良性的人际关系”。
“我拍这部影片的初衷,就是想让大家看到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那种单纯的友善。”杨荔钠说,“在我看来,这种友好而善意的人际关系,是一个良好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决定人们能否在一个大环境里更好生存的基础。”
影评人、策展人王小鲁是杨荔钠的好朋友,这晚,他首次欣赏《少女与马》。他说,看过杨荔钠过去所有的电影,而这一部给他的感觉是尤为理想主义的。在他看来,人与马之间单纯的关系,或许正是杨荔钠内心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期待映射。
“我所有的纪录片都是在家门口拍摄的”
杨荔钠承认,在过去的纪录片作品里,善意和美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她着重表现的主题。“拍《老头》的时候,片中那些老头其实都是我的邻居,我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可以看见他们。哪怕我不拍,只要老头们出来,我都会尽量出现。有时候我因为有事没去,老头们就会到我家去敲门,问我今天怎么没出来呢?”
“我所有的纪录片都是在家门口拍摄的。”她说,“《老头》之后的《家庭录像带》拍的是我的家庭,《一起跳舞》是在家旁边的天坛公园拍的,《野草》则是在我妈的故乡青岛拍的。”《少女与马》更是如此,每次陪女儿去骑马的时候,她就顺便把素材拍了。
拍摄附近的人与事,除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原因是她相信,“我要找寻的人和故事,就在我身边,而不在更远的地方”。
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杨荔钠始终关注女性的生存处境,比如讲述85岁患了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母亲和65岁女儿共同生活故事的《妈妈!》,讲述三代女性关系的《春潮》,展现中年女性情感困境的《春梦》……“除了童年没涉及,我几乎在讲女性的一生。我觉得每个阶段的女性都很美,都有自己的光芒。”
杨荔钠透露,她还想拍“紫丝带妈妈”的故事。那是一群在婚姻破裂或离婚过程中,因孩子被另一方强行抢夺或藏匿而无法与孩子相见的特殊母亲群体。“在我人生的这个阶段,我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一些跟女性相关的电影。”她说。
“纪录片帮助我熟悉和了解这个世界”
在《少女与马》之前,杨荔钠已经拍过7部纪录片。“《少女与马》是我职业生涯里唯一一部有投资的。”她笑着说,“我们有两名专业的摄影师——都是业内很出色的,以及一个非常标准的纪录片团队。所以,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不要让投资方赔钱。”
虽然拍摄的时候花了大成本,但这部电影最终剪辑时用了很多手机或DV拍摄的镜头。女儿小熊一开始很抗拒摄影机,用手机拍摄更便捷,也让拍摄者和孩子们的关系变得更亲密。这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些看起来没那么清晰的画质,在大银幕上呈现时反而显得迷人。
尽管纪录片投资少挣钱难,但杨荔钠还是鼓励青年影像创作者们多尝试这个类型。“纪录片确实不赚钱,我其实一直在用拍剧情片挣到的钱去‘养’纪录片。但我仍然认为纪录片意义非凡,并且相信它会一直伴随我的职业生涯。因为它是我熟悉和了解这个世界的土壤,能让我更好地回到剧情片的片场。”
“剧情片当然也好,也能拍出现实的意义,但那是被虚构、被想象、被塑造的。纪录片则会很诚实地告诉你,今天的社会是什么样,我们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杨荔钠说,“何况今天拍纪录片的成本已经降低了,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力,都可以去拍。”
杨荔钠笑着说,她脑海中有“拍不完”的纪录片选题,就等着什么时候拿到一点资金就开工。“像《少女与马》这样奢侈的团队不会再有了,以后可能还是得回到我拍《老头》的时候,一个人既是摄影师,也是制片人,还是剪辑师。”
关于2025华语地缘影像周
2025华语地缘影像周由羊城晚报、导筒、万科黄埔新城联合呈现,于3月28日至30日在广州万科黄埔新城带来短片展映、导演大师课、纪录片工作坊、影评工作坊、摄影展、艺术先锋论坛、艺术市集、乐队表演、复古摇摆舞会、观影马拉松等丰富多彩的艺文活动,以电影之力重建“附近”,让人们切身感受融入“附近”的快乐。本次影像周也是第三届山海计划全球报名路演的首站活动,邀请到历届多位山海计划青年导演和主创出席交流。山海计划是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大型青年电影人才扶持项目,更多活动详情可扫码了解。
文 | 记者 李丽
图 | 记者 钟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