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3月1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洋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于洋,1930年10月4日出生于山东黄县贫苦农民家庭,原名于延江,是“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为观众留下了许多深入人心的经典银幕形象。
1930年,于洋随家人闯关东来到东北;1942年,开始接触电影表演;1945年参加革命队伍,当过公安侦察员,此后作为解放军的文化干事,参加过四平保卫战、长春围歼战、渡江战役。
1947年,于洋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饰演连长开始他的电影表演生涯。
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中,他饰演青年工人吴一竹,表演纯真质朴,表现出翻身解放的炼钢工人为支援解放战争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此后,《中华女儿》《卫国保家》《走向新中国》《葡萄熟了的时候》……多部新中国早期电影中都出现了于洋的身影。
1954年,影片《山间铃响马帮来》上映,于洋饰演一位边寨联防队长苗族青年黛乌。他以富于激情的表演,较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勇敢顽强、淳朴真诚的形象,得到观众喜爱。这是他第一次在电影中担任主角而一举成名。
1955年,他在长影战斗故事片《怒海轻骑》饰演我军舰队中队长,英武机智、沉稳干练,给人留下硬朗坚毅印象。同年,于洋进入中央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集中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从而使自己的表演艺术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958年,于洋应著名导演严寄洲邀请主演八一电影制片厂惊险剿匪片《英雄虎胆》,扮演侦察科长曾泰,打入敌人内部,经历多次生死考验,终于配合部队歼灭顽匪的故事。于洋凭借自己曾经的军人经历,加上豪爽气质和奔放性格,举手投足游刃有余,将人物复杂的内心冲突演绎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曾泰的形象受到观众的好评,于洋也因而成为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的演员之一。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于洋电影表演生涯的黄金时代。他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8年在《生活的浪花》中饰演青年医生金章。1959年连续在《飞越天险》中饰演飞行员赵忠凯,在《青春之歌》中饰演地下党领导人江华,在《矿灯》中饰演地下党员傅东山,在《水上春秋》中饰演游泳运动员华小龙,在《粮食》中饰演八路军王团长,成了当年北影最忙碌的演员。
1961年,于洋在谢铁骊执导的《暴风骤雨》中饰演萧队长。他调动自己以往的生活积累,全情投入角色创作之中,将人物刚毅深沉、真挚炽热的个性演绎得大气磅礴,这是于洋表演生涯中的高峰之作。
1970年代后期,于洋将部分创作精力转向幕后,先后在1977年导演了《万里征途》,1980年导演并主演《戴手铐的旅客》,1982年导演并主演《大海在呼唤》,1983年导演了《拓荒者的足迹》……其中以《戴手铐的旅客》最受人喜爱,表现了老公安战士刘杰在逆境中坚贞不屈、无畏艰险的忠勇品格。片中插曲《驼铃》唱响大江南北。
2010年,于洋获得第19届金鸡百花节终身成就奖。
如今于洋溘然长逝,“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如今只有田华、王心刚、王晓棠和祝希娟四位在世。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上观新闻、文汇报、央视新闻、中国电影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