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剧场迎来9周年,赖声川:很幸运我还在继续往前冲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24-12-09 16: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晶  2024-12-09

12月5日,位于上海徐家汇美罗城5楼的上剧场迎来9周年生日。9年前,华人戏剧家赖声川将自己的专属剧场选址于此,将40年前在台北创立“表演工作坊”时的那股实验和创新的“劲儿”带到了上海。2025年,上剧场迈向第十个年头,而“表演工作坊”也将迎来创团40周年,这横跨两岸近半个世纪的戏剧缘分将开启新的篇章。

12月8日,上剧场艺术总监赖声川及著名制作人、上剧场CEO丁乃竺,携全体上剧团演员:司雯、金晶、顾雪炜、马靖雯、窦进、王萌、陈国辉、袁信力亮相上剧场,真挚地分享了一路走来的感悟及上剧场第10年的新计划。

其中,经典版《暗恋桃花源》将于2025年赴美巡演,《长巷》《镜花水月》将变成“普及版”,其中《镜花水月》还会做莲花池版。而赖声川的专著《创意学》将由伦敦的出版社推出英文版,“很幸运,我在这个年纪还在继续创作。”今年70岁的赖声川说。

“1984年底我们成立表演工作坊,中途经历了种种荒谬,很多不容易的状况,但这40年我们没休息过,一直往前走,向未来看。”赖声川说,“我最近在想,很多事情要面向未来才能解决,拿过去的经验来解决现在的处境是不行的。”

赖声川近年推出的几部新作,包括《曾经如是》《幺幺洞捌》《江/云·之/间》《长巷》《镜花水月》等,在创作风格和关怀视野上和4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不变的是坚持输出原创的心。在国内,大众或许更重“导演”而非“编剧”,但亲身体验40余年创作经历的赖声川认为,剧本即“一剧之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当给予更多的创意空间,中国剧场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显现出自己的面貌。

在刚刚结束的会昌戏剧季002中,赖声川为家乡会昌量身打造的《镜花水月》园林剧场版封箱演出,在古老宗祠内,仅5米宽的舞台上,呈现了从大山中走出去的两个女孩被“复仇”和“找寻自我”围绕的一生。全国各地观众为她奔赴“戏在身边,好在远”的会昌戏剧小镇,也在走出剧场后直呼过瘾。为了让更多观众看见这部作品,上剧场已开始筹备《镜花水月》莲花池版的演出,届时将呈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剧场体验。

“我个人还在往前冲,很幸运,我在这个年纪还在创作。这六年来我有九部作品,有一部大家还没看到,是40周年的压轴戏《那一年,我们下凡》,冯翊纲和宋少卿演出。我们也会继续做会客厅、大讲堂。”今年70岁的赖声川始终没有放慢脚步,谈到创作仍然会心潮澎湃。

2025年,“表演工作坊”迎来40岁生日,上剧场迈向第10年,为了庆祝这特别的时刻,赖声川的最新作品《那一年,我们下凡》将在台北和上海上演。这特殊的剧名不免会让人联想到“表演工作坊”创团之作《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在新作中,40年后的“那一夜”,两个流浪汉号称“下凡”到人间,遇到困难回不去,于是开始大谈哲学……

“除了几部很受欢迎的作品《宝岛一村》《如梦之梦》《暗恋桃花源》在各地演出,两部特别的戏《长巷》《镜花水月》将变成‘普及版’”。赖声川和丁乃竺透露,上剧场计划安排经典版《暗恋桃花源》到美国巡演,将在明年下半年推进。

此外,赖声川还透露了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的作品《创意学》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英文版,由伦敦的出版社出版,不仅仅是中译英,而是整个重写,“这对我来说很特别。”赖声川也感叹,“对我来讲40周年也是正常的一年,正常面对工作,希望我们的戏剧和剧场,就像‘隐藏的宝藏’,有连结、转化、疗愈的效果。”

文丨记者 何晶

图丨主办方提供

编辑:艾修煜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