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周全:让更多人看见“失孤家庭”

来源:金羊网 作者:詹锡伟 发表时间:2024-06-16 08:43
金羊网  作者:詹锡伟  2024-06-16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在悬疑外壳下聚焦“打拐”议题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在悬疑外壳下聚焦“打拐”议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锡伟

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小城照阳县内,三位少年放学后人间蒸发,三个家庭的平静被打破。时隔三年,失踪少年回归,本应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却又将故事的走向引入重重迷雾……由张颂文、荣梓杉出演的网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15日晚收官。

剧中,荣梓杉饰演的小七是一名失孤少年,他被误认为是金满福(成泰燊饰)的儿子边杰,由此卷入一宗少年失踪案,也成为了金家的一员。小七与边杰的姐姐金燕(陈雨锶饰)、母亲边美珍(郭柯宇饰)、父亲金满福此前毫无瓜葛,更无血缘之亲,但他们却渴望彼此依赖,以获得心灵慰藉,而小七与失孤警察王士涂(张颂文饰)从对立走向相互怜惜,则流露着跨越血缘的亲情。近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的导演周全讲述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种种思考和感受……

【导演聊创作】

借助好看的故事

讲述沉重的议题

羊城晚报:为什么会接拍《看不见影子的少年》?

周全:在我进入创作班底前,已经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全稿剧本了,故事、人物关系和议题都非常吸引我。我的工作主要是深化每个人物的成长脉络,希望通过更深刻的人物关系聚焦“打拐”议题。我尝试把情节层面的信息提前释放,让观众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感受人物的情感表达,最终让案情推进和人物情感的比例维持在五五分。

作为连接剧本和演员两个创作端口之间的桥梁,导演需要把两端的想法有机融合。在我看来,不是剧本怎么写,演员就一定得怎么演,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戏融入了演员们的很多想法,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更多释放。

羊城晚报:剧集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亲情?

周全:剧中的三个失踪少年,背后是三个家庭,不同的家庭样本呈现出迥异的家庭关系和不同的亲情表达。金满福和边美珍带着各自的孩子重组家庭,杜一由单亲父亲带大,王帅则与妹妹和妈妈相依为命。边美珍失去亲人后,小七给予她亲人般的抚慰时,她会呈现出什么状态;刑警王士涂看到小七想起自己的孩子豆豆时,他的情感表达和边美珍的柔弱又是不同的。剧集想呈现的就是这些不同的家庭关系,会流露出哪些不同的亲情。

羊城晚报:为什么选择用悬疑的形式来表现“打拐”议题?

周全:“失孤”“打拐”这些议题比较残酷,如果直接讲这个议题以及背后的亲情,会显得过于沉重,需要观众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看得下去,所以我们把悬疑当作手段,将这些议题包裹在悬疑故事里,让观众先看到一个好看的故事,再去慢慢体会故事背后的情感,这样可以更加自然地提醒大家不要忽略社会当中还有“失孤家庭”的存在。

荣梓杉提供了可贵的少年视角

羊城晚报:小七是“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怎么理解这个角色?

周全:小七从小在贼窝长大,并不是我们日常认知的“普通人”,一个正常的身份对他来说非常奢侈。因此,从贼窝逃出后,他渴望成为一个“普通人”,能站在阳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影子是小七的身份在视觉上的隐喻,看见影子,就是找到了自己的身份。

羊城晚报:怎么理解王士涂对小七的情感?

周全:小七与豆豆年龄相仿,给了王士涂重新做父亲的机会。因此,从王士涂的角度来看,他看到小七会想起豆豆,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也是人之常情,每个人在生活中缺失的东西,在情绪上会更加敏感和脆弱。

羊城晚报:这些角色的塑造如何更好地表达亲情?

周全:在创作的时候,我们不是主题先行的,因为这样会有说教的风险,也会让主题与人物情感的融合变得生硬。我们更愿意回到人物本身去思考与抒发。血缘是人与人之间搭建情感关系的天然基础,但对于小七和王士涂这组人物关系来说,从对立走向理解,进而产生情感共振,依靠的不是血缘亲情,而是彼此的情感羁绊。

羊城晚报:这是您和张颂文和荣梓杉在2016年拍摄《西小河的夏天》后时隔七年多的再度合作,这次为什么还选择他俩?

周全:从角色适配度等方面考虑,最后认为张颂文和荣梓杉最契合王士涂和小七/边杰的角色特质。他们在《西小河的夏天》和《隐秘的角落》已合作过两次,有足够的默契。我们三人都很了解各自的创作方式,也都非常信任彼此,在这样的基础上,就敢于去做更多的尝试。

羊城晚报:此番再度合作,两人在表演上有什么变化?

周全:荣梓杉的成长很明显。2016年他才10岁,虽然当时已经拍过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有不少剧组经验,但毕竟还是个小孩,每一场戏都需要给他非常具体细致的指令。这七年间,他与很多名导合作过,对于表演的理解,不像以前那么懵懂,加上极强的表演天赋,已经可以向导演举一反三地提供很多解决方案了。

这次尤为难得的是,他会从18岁少年的视角思考问题,非常贴近角色。我们的主创团队都三十多岁了,看到的东西跟他不一样。在很多戏开拍前,我都会问他,“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输出许多真实有益的想法。所以,在梓杉身上,我感受到强烈的变化。

在颂文老师身上,我感受到的则是强烈的不变。他的创作状态跟七年前一样,依然对表演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和激情。他依旧是那位不吝啬贡献灵感、愿意帮助指导年轻演员、帮助导演梳理角色的表演家。表演和叙事没有对错,只是创作方向上的不同选择,我们通常会把各自的想法都拍摄下来,把更多可能性留到剪辑,去做第三度创作。

【主演聊角色】

成泰燊:去除表演技巧,还原人物特质

剧中,金满福是观念传统的工厂老板,向往幸福美满的家庭,为了守护女儿金燕可以献出一切。为了演出金满福身上复杂的家庭使命,成泰燊的前期准备是:“在呈现人物行为的时候,不能只看结果,要找到他的最初动机,然后‘生活’在他的灵魂深处,这需要我们在进入人物前做大量工作。开拍前,我们有十五天的时间围读剧本,寻找人物,这是一个很难得的走进角色、走进人物心灵的过程。”

为了呈现金满福的“原汁原味”,成泰燊的创作理念是:“去除演员的表演技巧和经验,还原人物最真实最纯真的特质,属于角色金满福的特质要饱满,属于演员成泰燊要减到几乎为零,只有这样,信息才是准确的。”

陈雨锶:养成足够默契,带出丰富细节

边杰是金燕同父异母的弟弟,姐弟间一直和睦相处,直到金燕误会边杰偷拍她,一念之间伤害了边杰。得知照片并非边杰拍摄后,金燕陷入了更加痛苦的自责。

陈雨锶表示:“第一次饰演一个内心复杂的女孩,最大的挑战是要用很多细节展现金燕在亲情和道德之间的挣扎。我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大家感受到了我们的默契和细节。拍摄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家人的模式,所以拍的时候,自然地就呈现出了这种状态,这些细节都不是设计出来的。”

荣梓杉:一人分饰两角,区分人物状态

剧中,小七在贼窝长大,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边杰则家境殷实,在父母和姐姐的宠爱中长大。荣梓杉坦言:“两个角色在本质上完全不同,我需要区分他们,并在他们之间快速切换,比如上一场戏饰演小七,下一场戏就得马上切换到边杰的状态。”

在荣梓杉看来,小七的内心极为纠结,虽然他在贼窝里有感情很好的朋友,“但他从来没有感受到假扮边杰时收获的亲情,所以小七特别珍惜妈妈和姐姐对他的感情,这也是边杰的身份对小七的诱惑。另外,爸爸的怪异行为则让小七很紧张,他想走,但又舍不得妈妈和姐姐”。

郭柯宇:抓住母亲本能,释放角色直觉

边杰失踪后,边美珍变成了神志不清的“疯子”。郭柯宇透露,接这个角色之前内心很矛盾,因为演起来会很“痛”,“她表现出来的母爱是所有母亲最基本的本能,她关心孩子饿不饿、冷不冷、痛不痛;因为失去孩子,她的直觉特别强悍,所以很难用一些精准的逻辑和字眼去扣住这个角色。”

编辑:严哲川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