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情绪价值的电影,2024春节档更多更强。观众看了《周处除三害》之后,难免自动对比:在情绪价值和喜剧导入之后,电影怎么讲故事。
《周处除三害》是一部犯罪公路片。与其说它尺度大,不如说题材新。内地观众习惯了男一号是正面人物。《无双》郭富城扮演的反派如果没有虚构出周润发那个角色,恐怕片方会担心过审问题。《周处除三害》的新奇之处是展示了邪教如何洗脑民众、诈骗财物,以行善之名作恶的全过程,这是罕见的。男主角陈桂林查明真相,本打算首恶必除、胁从不论,传统“擒贼先擒王”“树倒猢狲散”的叙事套路并未接着出现。令人意外瞬间又觉得合理的是,绝大多数信众见到“教主”已死,得知其隐藏身份是杀人犯,仍冥顽不灵不肯退场。本片中浪子回头、生死博杀、利器穿体等情节,观众已经在警匪片中司空见惯,而身为受害人仍执迷不悟,甚至沦为帮凶的设计,先是令人震惊,继而觉得可怜可憎。
陈桂林一边放生,一边击毙了每个不肯走的信众,上演了武松血溅鸳鸯楼。以物理消除代替精神超度,尸横遍野。
不能不承认,这个场景把我死死地按在座位上。既使陈桂林是混黑道的,既使邪教不除养痈遗患,看到这里,也实在不敢认同“这是一部爽片”的说法。这和当年小马哥血战枫林阁的《英雄本色》完全不同。“读《出师表》不哭者其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其人不孝“。看到死了这么多人觉得爽,其人是不是受过很多伤,始终未愈?
观众为本片买单,除了类型因素交足功课,追捕跳楼、香炉插眼、剃刀割眉等场面吸引眼球,更重要的是《周处除三害》讲故事有章法,注重结构和呼应;人物动机明确、形象鲜明。
电影由男一号患肺癌破题,随着情节推进一次次让观众生疑。陈桂林不是有绝症吗?杀香港仔怎么能做这么剧烈的运动?到灵修学院X光片显示症状减轻,“教主“对绝症真有回天之功吗?影片结尾前女医生揭开真相,命运的荒谬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这种反转,让电影的主题超越了“爽片”那么简单。
本片的呼应还包括,开场讲述陈桂林传奇的黑帮小弟,四年后成了酒保,帮他照顾绑架来的医生儿子。主题的泛音也体现在,民众争抢运钞车洒落地满地纸币,然后排队到派出所自首。在悬疑、紧张的气氛中,影片还有机穿插了幽默,例如两个跟班看着小美发廊的灯光一关一开,丰富了观影趣味。
好莱坞有一句话:英雄就是以正义的名义使用暴力的人。香港仔和牛头十恶不赦,但陈桂林为民除害的动机纯属偶然,没有道德高度和法律责任,挑战“行业排名”只因来日无多、人死留名。让观众在善恶间感慨其命运。
观众对故事的认同,还来自人物身上带有孝顺长辈、扶危济困的传统价值观。仅凭这一点,就不适合将本片列为怪鸡clut电影,因为后者往往挑战观众理念,认知无所适从。
荡开一笔,各位是否还记得《狂怒 FURY》中朝不保夕的美国大兵要求分享德国美女的场景,那还是消灭纳粹的正义之师呢。那个场景,见背景、见人性。陈桂林的转变和大结局却有些交待不足:一个刀尖舔血,生理健全的青年,全片没有任何男性需求(绝症又不是绝育),最终得知患肺癌是谎言亦无怨恨愤怒,宽容大度。他的大彻大悟、云淡风轻是从哪里来的?真的是放下手枪、立地成佛吗?
尽量影片存在若干BUG,但救发廊妹和大结局回归。让跟随男主角体验极致冒险,跳出重复日常的观众又回到了安全舒适区。
《周处除三害》还给带给观众一块新的认知区域:如果同等演员阵营和制作水平的电影在内地需要预算过亿,在台湾只需一千万(也有说两千万,总之算低成本)。同样以创造票房为目标,行业对待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是不是可以再认识一下下?
(陈学军(华明) 影视剧策划、监制,一级文学编辑,广东省影协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