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大凉山谈戏剧艺术:“艺术家需要跟群众紧密相连”

来源:金羊网 作者:艾修煜 发表时间:2023-12-09 14:59
金羊网  作者:艾修煜  2023-12-09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图/大凉山戏剧节

11月29日至12月10日,2023年第五届大凉山戏剧节在四川西昌举行。

本届戏剧节以“戏剧即生活戏剧即我们”为主题,吸引了津巴布韦、比利时、罗马尼亚等国家和国内各省市的115部精品剧目入围。戏剧节期间,216场涵盖话剧、舞剧、音乐剧、哑剧、肢体剧、儿童剧、木偶剧、昆曲、吕剧、楚剧、新马戏等多种表演形式的演出在西昌四大空间、凉山九大云端剧场轮番上演。

在邛海边灿烂的阳光下,濮存昕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畅谈了本届大凉山戏剧节的亮点与特色、戏剧与生活的关系,并描绘了对大凉山戏剧节的未来发展愿景。

邛海湖畔,泸山脚下,冬晨的阳光晒在身上,让人感到格外温暖和舒适。“戏剧发生在凉山”,这句主题词自第一届大凉山戏剧节开始,早已种在了大家的心里。

为什么在凉山?作为大凉山戏剧节发起人之一,濮存昕给出了他的答案,“因为这片山水风光,这片冬日暖阳,造就了西部唯一的戏剧节,成就了世界冬季戏剧节,不管是来到这儿演出的剧团还是看戏的旅游者,大凉山都可以满足每个人假日旅游的享受需求。”

濮存昕说:“在这里,人们不用疲于奔命地去演出、去看戏、去打卡,大凉山得天独厚的条件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这个世界’有风光,有戏剧,有暖阳,又舒心,这就是一种戏剧生活!”

在11月29日晚上的开幕式演出中,濮存昕扮演大凉山的彝人,与大凉山戏剧节的艺术家共同演绎开幕交响诗《这个世界的欢迎词》,欢迎大家来到大凉山,与世界共赏一场冬日的戏剧盛会。濮存昕说,这次开幕式的演出,他与演员们排练了四次。

“在大凉山,我们找到一块净土,供戏剧归属,供戏剧人回家。”濮存昕表示,大凉山戏剧节以自己独有的包容和开放,释放戏剧对表演艺术的根源价值,倡导戏剧创作的社会化、戏剧欣赏的大众化,表达戏剧的艺术性、自然性、社会性、民族性和国际性。

濮存昕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从2019年一路走来,大凉山戏剧节已经五岁,本届戏剧节也算一次“小考”。“无论是戏剧人,还是国内外的观众,他们都因为大凉山戏剧节集聚到这里。这五年,在这里形成了我们祖国西部的一个戏剧家园。”

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演员,濮存昕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与话剧紧密相连。“话剧表演的艺术标准”是濮存昕常常思考的问题,他表示:“我总在想,别的艺术行当都有一套明确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比如戏曲讲究‘唱、念、做、打’;音乐讲究‘音准、节拍、速度’;美术讲究‘构图、色彩、透视、光比’……然而,话剧表演似乎更多地强调内心和情感,在基本功上似乎没有统一标准。”

在濮存昕看来,每一个话剧演员都是语言艺术工作者,要把台词说好,要达到字正腔圆、呼吸运用通畅、四声到位、达意四条标准,“长期以来,我们的话剧表演都存在‘重演轻说’的问题,经由麦克风扩散的、带有电脉声的台词语音取代了演员的人声肉嗓,观众很难直接听到演员经过肉身直接发出的鲜活的原音了,这非常可惜。”

本届戏剧节期间,来自北京鼓楼西剧场的剧目《边城》在大凉山非常独特的谷剧场里演出,这里被群山包围,四周植物郁郁葱葱,还有虫鸣鸟叫环绕四周。这部在都市小剧场中上演的剧,此次面临了户外的全新演出环境。作为联合出品人的濮存昕特地前往观看演员们排练并与演员们分享了呼吸、发声、吐字、归音、达意等台词技巧,提醒演员们要利用区别于小剧场的发声方式,让自己的声音在山谷间彻底释放出来,以更好地传递给观众。

濮存昕还强调,戏剧一定要有标杆,甚至每个剧种都要有自己的标杆,“各个剧种里真正的精彩部分要保留,不要去衰减它,另外,创作者的心里要有观众,我们当代艺术家的责任就是要和当代观众发生关系,建立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创作才能不输于前辈,事实上,我们把今天做好就是在创造未来。吕剧、评剧、京剧……任何剧种的创作者如果能让年轻人觉得‘好!我想学!’就是在继承和发扬艺术,不然就越来越萎缩了。”

濮存昕表示:“要尊重方言,尊重各地文化特色,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我觉得中国在传承保护这一部分,是越来越觉醒了。”

最后,濮存昕强调,应当重视观众,当谈起戏剧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濮存昕认为:“戏剧的第一元素是故事,有故事的艺术方式即戏剧。当有一天,戏剧就像时装、足球、音乐会一样自然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故事、生活方式、生活逻辑、生活命运时,那么‘戏剧即生活’的目的就达到了。”

编辑:朱帆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