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舞剧《咏春》幕后创作:双线叙事有难度,武舞融合有挑战……
文/羊城晚报驻京全媒体记者 王莉
退休后的灯光师大春成为电影档案馆的管理员,一份尘封多年的电影档案把他带回拍摄电影《咏春》时的难忘记忆,那是大春电影生涯的起点……
4月7日至9日,作为国家大剧院“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演出的开幕大戏,深圳出品舞剧《咏春》将在北京连演五场。近日,羊城晚报·羊城派记者来到演出后台探班,主创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做最后的冲刺准备,力争给观众展现最好的舞台。
“双线索”致敬平凡英雄
舞剧《咏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
该剧以一个深圳剧组拍摄电影《咏春》为引,拉开全剧大幕。故事以“双线索”展开:电影里的叶师父远赴他乡,怀抱“咏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只为打开咏春的一扇门;舞台上的片场中,剧组众人同样怀抱梦想奔赴山海,只为追寻心中那一束光。
在总编导周莉亚看来,舞剧创作在叙事层面本就有难度,《咏春》采用双线叙事更是难上加难。“剧里有两个主题动机要去展开,一个是到香港闯荡的叶师父,一个是在深圳拍电影的剧组。从音乐、灯光、舞美、服装到故事编排、演员表演,都是要往两条线去发展的,但又不能割裂感太强。怎么样融合,两条线并行的同时又能无缝衔接地推进下去,其实所有主创都在挑战自己。”但周莉亚觉得值得,“作为年轻的创作者,得敢于挑战全新的东西,让舞台更加多元化,让观众能够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作品。”
谈及《咏春》所表达的精神内核,总编导韩真说:“做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首先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叶问是谁?他一定是一个英雄人物,在咏春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设定了一个电影片场,片场里有一个灯光师大春,他最初可能也想成为像叶师父那样站在光里的英雄,但最终只是片场里一个默默无闻的掌灯人。这部剧就呈现了这样的两类人,站在光里的人和成为那束光的人。到底谁是英雄?我想也许大家都是。”
“双非遗”展现岭南文化魅力
双线叙事的同时,舞剧《咏春》还创新融合了“双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与“香云纱”分别以主题和展现形式恰到好处地融入到了剧情与舞台表现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口说话”,以其为载体来展现岭南文化魅力。
为了更好地让武术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演员们提前一年进行专业的武术训练。“咏春拳、八卦掌、太极拳、螳螂拳、八极拳以及形意拳等等,几乎所有的门类我们都有去学习。”舞者张娅姝回忆道,她在剧中饰演导演和八卦掌掌门两个角色。
张娅姝透露,武术和舞蹈的肢体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这一次的全新尝试很有挑战:“我们在学习武术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归为一张白纸去重新学习。影视剧里的武打动作可以通过剪辑、变速去实现,但我们在舞台上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训练,让肌肉产生记忆,在对招时才能有本能反应。再融合舞蹈的节奏和队形的编排,同时呈现出武术的力量感和舞蹈的美感。”
被称作面料中的“软黄金”的香云纱,不仅被用在演员们的服饰制作上,其制作过程也被艺术化地写进了剧情中。在韩真看来,香云纱的运用在整部剧的结构和节奏上起到了拉伸和延展的作用:“在强叙事的状态下,让大家有喘一口气的感觉。并且穿着香云纱去做武术动作的时候,在纯黑的画面里,它的光泽感可以让演员的动作线条更具有流动性,产生一种很奇妙的飘逸感觉,我觉得特别美,是其他哑光或者吸光面料很难达到的。我觉得从演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个服化道来说,中国武学应该是非常时尚的,香云纱可以在这个层面提升武术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