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找到“第二舞台”:在抖音直播间,“高山流水”遇知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近年来,直播间正成为演艺行业的“第二舞台”。抖音直播近日发布的《2023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广东篇》显示,过去一年,广东演艺类直播场次达到239万场,同比增长78%,其中传统文化演出类直播增幅显著。
在多种激励计划的加持下,不少原本活跃于小众圈层的艺术家,开始通过直播间走向更广泛的大众。在2月28日的抖音直播广州公开日活动中,中国第一位古琴演奏专业博士、香港演艺学院古琴专业教师王悠荻便感叹:“若是伯牙那个时代有直播,可能也不会在钟子期去世后觉得无人欣赏,最后把琴摔碎了吧!”
直播间成为推广民乐的最佳窗口
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诞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存世琴曲超过三千首。但在学习与教授古琴的数十年中,王悠荻却常常感叹其与普通人之间的遥远距离,“很多人甚至搞不清楚,古琴跟古筝并非同一种乐器”。向大众“正确地”推广古琴,成为王悠荻在抖音直播古琴演奏的最初动力。
很多第一次刷到王悠荻直播的人,都会被她美妙的琴声所吸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将因此产生进一步了解古琴的冲动,甚至在未来成为古琴的忠实拥趸。“音乐是最直观的交流。”王悠荻说,古人以琴会友,而她则在直播间里等待知音。
2022年,王悠荻受邀为春晚节目《只此青绿》担任古琴配乐。她在抖音上分享了相关琴谱并进行示范表演,得到超过10万人点赞,数千人留言表达对古琴的兴趣与喜爱。这激励了王悠荻普及古琴的信心,也让她下决心把直播间当成自己推广古琴的“第二舞台”。
即使在古代,古琴亦是一种曲高和寡的文人音乐,其普及度远不如古筝或二胡。但王悠荻却通过直播间,收获了数万名来自五湖四海各种职业和年龄的同好。每周五20时,王悠荻都会准时开启她的云上古琴独奏会,人们则静静地“走进”直播间,“围坐”聆听妙音。还有不少古琴爱好者通过购买她的线上课程,成为她在课堂之外的新学生。“直播间真的是推广我们小众民乐的最佳窗口。”王悠荻感叹,“‘高山流水’的古琴也能到这里遇到知音。”
传统戏曲找到新舞台、新观众
除了民乐,广东戏曲也在通过直播“破圈”。根据《2023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广东篇》的数据,过去一年,广东戏曲类直播场次增幅达到115%,是全国戏曲类直播场次增幅的两倍。在抖音直播广州公开日活动中,粤剧主播陈骏旻和潮剧主播陈继珊分享了自己在直播间收获新舞台、新观众、新收入的故事。
陈骏旻回忆,他从2020年疫情期间开始,在抖音进行粤剧直播。从最开始的“尴尬到抠出两室一厅”到后来鼓励更多师弟师妹加入直播队伍,直播间的粉丝给了他很多温暖和鼓励,也解决了那段时间包括他在内的戏曲演员们因线下演出匮乏而囊中羞涩的窘境。更重要的是,他在直播间找到了一批年轻的粤剧观众,“这让我觉得我们的传统戏曲是有未来的”。
对潮剧主播陈继珊来说,直播则让她重新回到了心爱的潮剧舞台。多年前,陈继珊曾因家庭原因离开剧团,但如今,她和丈夫以生旦搭档的形式在直播间表演潮剧,“不但找回了当年在舞台的感觉,还能更好地陪伴女儿,收入也比打工时翻了一番”。
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发现,在直播间,观众、演员之间可以产生数倍于线下的互动。这有效地激发了观众兴趣,从而帮助传统文化演艺走进大众视野,“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因此,他鼓励更多的戏曲演员走进直播间,与观众直接交流。
打赏成为演出门票的线上新形式
自2022年以来,抖音直播先后推出“DOU有好戏”计划、“DOU有国乐”计划等,从资源、流量、服务等各方面扶持优质演艺类主播。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演艺类直播场次同比增长95%,直播打赏收入同比上涨46%。
具体到广东地区,过去一年演艺类直播打赏增长了34%,有超过8万名才艺主播获得了收入。其中,广东地区民乐类直播打赏收入增长80%,戏曲类直播打赏收入增长126%,均远超均值。打赏收入已经成为演出门票的线上新形式,支撑着更多演艺从业者在艺术道路上继续前行。
直播还让广东的传统艺术走出本土,传播得更远。根据报告,粤剧、英歌、醒狮三大非遗项目成为省外观众最爱看广东传统艺术直播。白字戏、高州木偶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也通过直播间,找到了传承新舞台。
抖音直播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里,优质主播激励计划已扶持5300余名符合专业标准的主播。此外,抖音直播还在继续探索院团合作的新模式。譬如,抖音直播曾先后联合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央芭蕾舞团合作,吸引院团集体入驻,尝试线上付费展播,为艺术院团获得多元化收入开拓更多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