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图/广东现代舞周
11月15日至21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星海演艺集团、广东现代舞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七届广东现代舞周”正在广州举行。广东现代舞周自2004年创办至今,经历了十六年的探索与发展,每年一届的现代舞周已成为全国历史最长、规格最高的现代舞艺术盛宴。
今年的广东现代舞周通过邀约和征集,聚合了来自全国23座城市的40部现代舞作品,约200名舞者和编导。为期七天的现代舞展演及交流活动精彩多元,将分为“聚舞台”“大湾区展演”和“社区舞惠”三大板块呈现,彰显中国现代舞的原创性、多样性与时代性。
本届在展演策划上也大幅提高了户外环境舞蹈的场次数量,并引入线上“云剧场”的概念,试图通过线上线下的丰富观演体验,向更广泛的受众分享现代舞的魅力。
聚舞台:全国舞者云集广州
今年“聚舞台”板块共有28部现代舞作品参与展演,以往,舞周的夜间剧场演出均由国际知名的现代舞团带来首演新作或经典作品,因而一直备受关注,今年也不例外。

由广东现代舞团全新打造的现代舞作品、本届舞周开幕演出《聲》已于11月15日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首演,该剧是由国家一级编导刘琦创作,试图通过回归自然,获得淳朴而顽强的生命力量。今年“培青计划”力推的李超作品《卡冈图亚》也于11月19日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了全国首演,该作品从舞蹈、作曲到灯光设计,凝聚了国内新世代艺术创作者的力量,更有多位在《舞蹈风暴》节目中备受关注的舞者如郝若琦、庞冠宇等参演。由舞蹈艺术家金星与荷兰前卫编舞大师亚瑟·库格兰共同创作、上海金星舞蹈团带来的经典作品《野花》,将作为舞周闭幕演出在21号晚呈现。

小剧场的演出则云集来自北京、广州、深圳、杭州、长春、沈阳、武汉、南京、呼和浩特、重庆、西安等近二十座城市的25部舞作。这些作品都是从全国报名征集中脱颖而出的原创佳作。
大湾区展演:突破地域的创造力
聚焦大湾区杰出的个人及现代舞团队作品的“大湾区展演”,是广东现代舞周近年着力打造的板块,希望籍此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舞蹈事业的探索,加强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
由广东现代舞团、广州大剧院艺术教育中心、香港青年广场和澳门四维空间共同打造的“舞迹可寻”粤港澳青年舞蹈交流计划,将二度在广东现代舞周展示合作成果《轨迹—彼情此境》。

作品的再次演绎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展示在疫情之下,团队将舞台作品改编为环境舞蹈的再创作,作品用虚实结合、时空交错的影像,继续以身体“对话”事物,在户外空间引领观众展开一次怀揣记忆与冀望的生活舞蹈旅程。

来自澳门地区的现代舞年轻力量也会带来四部作品,让观众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造力。澳门当代舞团的《二十几岁女生》,舞动女性在青春年华的梦想憧憬与现实迷惘;澳门诗篇舞集则以《囡囡》、《空集》和《天光之前》三部短作,展示团队积极传承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同时撷取澳门地区生活文化为素材,融入、创编多元舞作的态度。
社区舞惠:后疫情时代的环境舞蹈思考
本届的“社区舞惠”板块将由来自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杭州与郑州的舞者,带来七部环境舞蹈作品,在水荫路文化大院进行公开的户外演绎,观众只需来到演出现场,便能尽情欣赏。
舞周活动进行期间,除了为全国各地舞者提供专业且受众面更广的现代舞艺术展示平台,还邀请了专家、舞者、艺术家、策展人、舞评人等群体前来欣赏展演作品,让每位参与者通过分享、表演、观演与交流讨论,为推动中国现代舞艺术的发展蓄力,为国内舞者走向更宽广舞台创造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每年舞周带来的作品与交流,也在不断开拓国内观众艺术文化视野,并提高大众的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