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娱乐

谭盾说《慈悲颂》:壁画是固体的音乐

来源:金羊网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20-07-29 09:49
分享到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7月29日晚,由谭盾创作并担任指挥的《敦煌·慈悲颂》,将为2020上海夏季音乐节画上圆满句号。

这场演出由龚琳娜担任女原生歌手,哈斯巴根担任男原生歌手,沈洋唱响男中音,黄英演唱女高音,还有兰州音乐厅合唱团以及上海交响乐团共同演绎。

《敦煌·慈悲颂》于2018年在德累斯顿音乐节全球首演,这次演出是首次由国内交响乐团担纲演奏。谭盾说:“创作《慈悲颂》这几年,我住在上海,往返敦煌十多次。去年,《慈悲颂》在敦煌首演,我说是回家了;而这次携手上交在上海演出,可以说是《慈悲颂》又一次回家了。”

7月27日,谭盾在上海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采访。

从浩瀚的敦煌故事中选出6个,将壁画变成音乐

2013年,谭盾在敦煌见到了“敦煌的女儿”——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对方问他,能不能把敦煌壁画变成音乐?谭盾想了想说,好。他开始研究敦煌壁画,才发现这是多么巨大的一项工程:“敦煌壁画中描写过音乐的有4000多幅,其中3000多幅画有乐僧、500多幅有乐队,这么浩瀚的历史,我该怎么写?”谭盾第二次到敦煌,樊锦诗又问,音乐创作有下文了吗?谭盾说,想法已经有了,但工程太浩大,还有很多不解和困惑。听他这么说,樊锦诗立刻让助手把她办公室的一大箱资料送给谭盾。“其中很多书已经绝版,书上还有樊老师的笔记。当时我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我问她,真的舍得吗?她说,我这是投资,就是想让你把壁画变成音乐,你的负担很重啊。”忆起当年那次会面,谭盾仍非常激动。

在浩瀚的敦煌壁画故事中,谭盾最终选取了人们最常听见的6个故事——《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园》《心经》《涅槃》。“我在湖南浏阳河边长大,爷爷奶奶就跟我讲过《九色鹿》的故事。《敦煌·慈悲颂》的六个故事,正是民间耳熟能详的,一个接一个,节奏非常紧凑,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同时又很穿越,可能一个和弦响起,就是两百年过去了。把这些故事串起来的线索,是对山水、自然、祖辈的爱。”谭盾说:“我在音乐中穿插了很多传统的音调、民歌,加入了人们能产生共鸣的旋律,有点像交响乐和合唱的写法,但结构是非常创新的。”很多人问谭盾,《慈悲颂》是交响乐吗?他说不是。是音乐剧吗?也不是。是歌剧吗?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呢?我说有点像壁画剧。”层层追问下,谭盾最后总结说:“《慈悲颂》就是慈悲、颂。” 

2018年,《敦煌·慈悲颂》在德累斯顿音乐节世界首演。谭盾特意准备了两套指挥服,“怕西方听众不懂欣赏,怕被扔鸡蛋和西红柿”。但演出结束时,全场响起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那一刻,谭盾感觉到了东方人的尊严、高贵和自豪。他说:“听完《敦煌·慈悲颂》,西方听众感受到了东方悠久的历史、深远的沉淀,在《慈悲颂》面前,东西方之间的距离是:零。”

谭盾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

千年以后听到《敦煌·慈悲颂》,感觉谭盾还活着

从中央音乐学院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创作《离骚》《九歌》到《敦煌·慈悲颂》,谭盾始终在寻找东西方哲学的平衡。2019年7月1日起,他开始了美国巴德音乐学院院长的任期,也成为第一位担任美国顶级音乐学院院长的华人音乐家。“我感觉《敦煌·慈悲颂》就像一块试金石。和不同国家的音乐家合作,为什么大家都有这么深的共鸣?因为精神和音乐是相通的。”谭盾说,“不同的语言只是不同的发声信号,而真正要传递的情感、文化,信仰,一定是相通的。”

如果一定要从乐理上来分析,谭盾认为,西方音乐主要依靠和弦、和声,从点与线的物理组合震动,以决定曲子的紧张度、舒缓度;而东方音乐更像一个有机系统,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音乐来自空中、水中。“为什么中国最早的音乐和鸟有关?空山鸟语。鸟儿是上天和大地的翻译。鸟儿怎么飞,要看风怎么吹。”谭盾说,要将大自然变成一艘声音之船,需要很多技术,而技术背后,是对有机系统的思考。他还是用敦煌作比方:“敦煌壁画,不鼓自鸣,你看画上的琵琶,那声音仿佛可以穿越云层,流淌在空气中,这是气体的音乐;无数流淌的线条,让你感觉这是液体的音乐;而壁画所在的石窟里,又是力度的表现,这是固体的音乐。”

敦煌壁画不仅给谭盾带来了精神上的感悟,也带来了很多技术上的灵感。“艺术家离不开养育我们的文化根脉,当然更离不开自己的技术,艺术家需要创造,而敦煌壁画让我有了崭新的想法。《敦煌·慈悲颂》不仅让壁画变成声音,还会让你感受到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声音。”从这个角度说,《敦煌·慈悲颂》是谭盾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在洞窟看壁画时,我感觉千年前的人好像还活着,还在跟我对话。李白、杜甫的诗歌,让现代人也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山河和精神世界。我把壁画变成音乐,这部作品让我的生命和祖先发生了永恒的关系,也让我的音乐和未来对话。希望一千年以后,后人听到《敦煌·慈悲颂》时感觉谭盾还活着。”

在“后疫情”时代,音乐是一剂良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谭盾对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他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同时也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当然也更希望能通过音乐留下点什么,“想活得长一点”。

今年2月,谭盾的最新作品《武汉十二锣》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世界首演,曲子是他在纽约飞往布鲁塞尔的飞机上创作的。当时正是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谭盾有很多朋友在武汉,他心中想着他们,一气呵成。今年4月,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保加利亚、法国、韩国、挪威、德国、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在武汉、上海、纽约三地,通过5G技术在线联袂奏响《武汉十二锣》。演出伊始,乐手在湖北省博物馆敲响了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敲响了十二下。谭盾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以十二为一循环,十二响代表着祈福美好、共振生命。

《敦煌·慈悲颂》作为2020上海夏季音乐节的闭幕演出,同时通过多个平台在线直播给全球观众,在谭盾看来是有历史意义的。“敦煌的艺术和音乐,能让全世界的人们感到崇高和伟大。在‘后疫情时代’,虽然人和人仍然有着物理上的隔离,但音乐将我们联在一起,音乐一剂是很好的心灵良药。”谭盾还特别提到了乐和药的繁体字:“乐者药也,樂字加上草字头,就变成了藥。”

编辑:甜心猫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东风Honda全新CIVIC思域Hatchback上市 售价14.39万起

  • 进口典藏级帕杰罗正式发售 售价38.98万元 2020-07-28
  • 凯酷(ALL NEW K5)亮相成都车展并于今日首发到店 2020-07-27
  • 售价2.88万起 宏光MINI EV成都车展正式上市 2020-07-27
  • 全新Jeep+大指挥官广州地区上市 售23.98万起 2020-07-26
  • 比亚迪2021款唐预售发布 燃油版17万元内 2020-07-24
  • 宋PLUS搭载骁云全新1.5TI高功率动力总成亮相车展 2020-07-24
  • 车载多功能“大”屏车型推荐:比亚迪宋Pro 2020-07-27
  • 荣威R ER6预售,荣威iMAX8、荣威i6 MAX全球首次亮相 2020-07-24

创维OLED电视S81 Pro亮相,AIoT生态再添一名干将

  • 上下折叠与立式交互新体验,三星Galaxy Z Flip 5G惊艳亮相 2020-07-28
  • 95后重新定义自由职业 薪宝科技推出《加油吧 毕业生》 为2020届毕业生打call 2020-07-28
  • 小镇婆婆如何一站集齐婚房家居?京东居家数万款产品下沉任你挑! 2020-07-28
  • 外媒爆料:苹果Mac产品未来有望支持Face ID功能 2020-07-28
  • 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公有云营收将增长6.3% 2020-07-28
  • 海信空调公布新冷年战略:将推PRO版本新风空调 2020-07-23
  • 国美携手央视新闻开启31省份巡回带货直播 2020-07-22
  • 聚焦反诈普法教育,大鹏教育科技助力普法教育内容升级 2020-07-17

带你穿越千年,感受“契丹印象”:公主面具驸马璎珞亮相粤博

  • 大师艺术课|如何破译岭南工艺密码?名家教路:可用“加减乘除”四字诀! 2020-07-26
  • 八十奖项来“选美”!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启动 2020-07-17
  • 传递关爱,弘德立人 2020-07-06
  • 大馆带小馆!广州艺博院与高剑父纪念馆共同弘扬岭南美术精神 2020-07-05
  • 西沟纪兰 2020-06-28
  • 《文学的日常》:跟随“镜头”走近这些一线大咖作家…… 2020-06-16
  • 在这里,他听不见世间喧嚣,却深知人情冷暖 2020-06-12
  • 定了!2020上海书展将于8月12日至18日如期举行 2020-06-16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金羊图库
  • 夏日最佳观影姿势来了!威尼斯开设首家“驳船”影院
  • 云南宜良发展乡村旅游:种植彩色水稻
  • 黄河壶口瀑布迎来暑期旅游高峰
  • 海南博鳌:亲水狂欢享清凉
  • 香港“限聚令”收紧至2人 公众地方室内外均须戴口罩
  • 上海:娃娃暑期看皮影
  • 河北:多位大力士亮相石家庄
  • 安徽颍上姜唐湖一闸门破损 抢险人员连夜封堵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揭穿美国“三无”政客的真面目
2020-07-29 09:33:24
美国就单方面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散布的谎言与事实真相
2020-07-29 09:33:24
今年广州乞巧文化节首次回归民间 线上线下同步过节
2020-07-29 07:33:55
全国最多最快 2019年广州建成5G基站超过两万座
2020-07-29 07:33:55
从粤澳口岸入粤不集中隔离人员活动范围扩至全省
2020-07-29 07:02:40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谭盾说《慈悲颂》:壁画是固体的音乐
金羊网  作者:何晶  2020-07-29
《敦煌·慈悲颂》为2020上海夏季音乐节画句号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7月29日晚,由谭盾创作并担任指挥的《敦煌·慈悲颂》,将为2020上海夏季音乐节画上圆满句号。

这场演出由龚琳娜担任女原生歌手,哈斯巴根担任男原生歌手,沈洋唱响男中音,黄英演唱女高音,还有兰州音乐厅合唱团以及上海交响乐团共同演绎。

《敦煌·慈悲颂》于2018年在德累斯顿音乐节全球首演,这次演出是首次由国内交响乐团担纲演奏。谭盾说:“创作《慈悲颂》这几年,我住在上海,往返敦煌十多次。去年,《慈悲颂》在敦煌首演,我说是回家了;而这次携手上交在上海演出,可以说是《慈悲颂》又一次回家了。”

7月27日,谭盾在上海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采访。

从浩瀚的敦煌故事中选出6个,将壁画变成音乐

2013年,谭盾在敦煌见到了“敦煌的女儿”——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对方问他,能不能把敦煌壁画变成音乐?谭盾想了想说,好。他开始研究敦煌壁画,才发现这是多么巨大的一项工程:“敦煌壁画中描写过音乐的有4000多幅,其中3000多幅画有乐僧、500多幅有乐队,这么浩瀚的历史,我该怎么写?”谭盾第二次到敦煌,樊锦诗又问,音乐创作有下文了吗?谭盾说,想法已经有了,但工程太浩大,还有很多不解和困惑。听他这么说,樊锦诗立刻让助手把她办公室的一大箱资料送给谭盾。“其中很多书已经绝版,书上还有樊老师的笔记。当时我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我问她,真的舍得吗?她说,我这是投资,就是想让你把壁画变成音乐,你的负担很重啊。”忆起当年那次会面,谭盾仍非常激动。

在浩瀚的敦煌壁画故事中,谭盾最终选取了人们最常听见的6个故事——《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园》《心经》《涅槃》。“我在湖南浏阳河边长大,爷爷奶奶就跟我讲过《九色鹿》的故事。《敦煌·慈悲颂》的六个故事,正是民间耳熟能详的,一个接一个,节奏非常紧凑,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同时又很穿越,可能一个和弦响起,就是两百年过去了。把这些故事串起来的线索,是对山水、自然、祖辈的爱。”谭盾说:“我在音乐中穿插了很多传统的音调、民歌,加入了人们能产生共鸣的旋律,有点像交响乐和合唱的写法,但结构是非常创新的。”很多人问谭盾,《慈悲颂》是交响乐吗?他说不是。是音乐剧吗?也不是。是歌剧吗?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呢?我说有点像壁画剧。”层层追问下,谭盾最后总结说:“《慈悲颂》就是慈悲、颂。” 

2018年,《敦煌·慈悲颂》在德累斯顿音乐节世界首演。谭盾特意准备了两套指挥服,“怕西方听众不懂欣赏,怕被扔鸡蛋和西红柿”。但演出结束时,全场响起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那一刻,谭盾感觉到了东方人的尊严、高贵和自豪。他说:“听完《敦煌·慈悲颂》,西方听众感受到了东方悠久的历史、深远的沉淀,在《慈悲颂》面前,东西方之间的距离是:零。”

谭盾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

千年以后听到《敦煌·慈悲颂》,感觉谭盾还活着

从中央音乐学院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创作《离骚》《九歌》到《敦煌·慈悲颂》,谭盾始终在寻找东西方哲学的平衡。2019年7月1日起,他开始了美国巴德音乐学院院长的任期,也成为第一位担任美国顶级音乐学院院长的华人音乐家。“我感觉《敦煌·慈悲颂》就像一块试金石。和不同国家的音乐家合作,为什么大家都有这么深的共鸣?因为精神和音乐是相通的。”谭盾说,“不同的语言只是不同的发声信号,而真正要传递的情感、文化,信仰,一定是相通的。”

如果一定要从乐理上来分析,谭盾认为,西方音乐主要依靠和弦、和声,从点与线的物理组合震动,以决定曲子的紧张度、舒缓度;而东方音乐更像一个有机系统,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音乐来自空中、水中。“为什么中国最早的音乐和鸟有关?空山鸟语。鸟儿是上天和大地的翻译。鸟儿怎么飞,要看风怎么吹。”谭盾说,要将大自然变成一艘声音之船,需要很多技术,而技术背后,是对有机系统的思考。他还是用敦煌作比方:“敦煌壁画,不鼓自鸣,你看画上的琵琶,那声音仿佛可以穿越云层,流淌在空气中,这是气体的音乐;无数流淌的线条,让你感觉这是液体的音乐;而壁画所在的石窟里,又是力度的表现,这是固体的音乐。”

敦煌壁画不仅给谭盾带来了精神上的感悟,也带来了很多技术上的灵感。“艺术家离不开养育我们的文化根脉,当然更离不开自己的技术,艺术家需要创造,而敦煌壁画让我有了崭新的想法。《敦煌·慈悲颂》不仅让壁画变成声音,还会让你感受到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声音。”从这个角度说,《敦煌·慈悲颂》是谭盾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在洞窟看壁画时,我感觉千年前的人好像还活着,还在跟我对话。李白、杜甫的诗歌,让现代人也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山河和精神世界。我把壁画变成音乐,这部作品让我的生命和祖先发生了永恒的关系,也让我的音乐和未来对话。希望一千年以后,后人听到《敦煌·慈悲颂》时感觉谭盾还活着。”

在“后疫情”时代,音乐是一剂良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谭盾对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他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同时也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当然也更希望能通过音乐留下点什么,“想活得长一点”。

今年2月,谭盾的最新作品《武汉十二锣》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世界首演,曲子是他在纽约飞往布鲁塞尔的飞机上创作的。当时正是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谭盾有很多朋友在武汉,他心中想着他们,一气呵成。今年4月,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保加利亚、法国、韩国、挪威、德国、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在武汉、上海、纽约三地,通过5G技术在线联袂奏响《武汉十二锣》。演出伊始,乐手在湖北省博物馆敲响了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敲响了十二下。谭盾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以十二为一循环,十二响代表着祈福美好、共振生命。

《敦煌·慈悲颂》作为2020上海夏季音乐节的闭幕演出,同时通过多个平台在线直播给全球观众,在谭盾看来是有历史意义的。“敦煌的艺术和音乐,能让全世界的人们感到崇高和伟大。在‘后疫情时代’,虽然人和人仍然有着物理上的隔离,但音乐将我们联在一起,音乐一剂是很好的心灵良药。”谭盾还特别提到了乐和药的繁体字:“乐者药也,樂字加上草字头,就变成了藥。”

编辑:甜心猫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对亚投行提出4点“新”期望
09:16
4年多了,看看亚投行的“朋友圈”和“成绩单”
09:16
独家视频|习近平: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中国始终支持、践行多边主义
22:29
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广东两个高速项目昨日动工
08:48
美丽乡村多了69个新成员 广州美丽乡村已达374条
08:49
深圳经济运行回升态势明显 上半年GDP同比增0.1%
08:49
东莞29所新建扩建公办学校即将亮相 新增34366个学位
08:49
今日6时起从粤澳口岸入粤不集中隔离人员活动范围扩至全省
08:50
广东省2019年审计报告亮相 10亿余元扶贫资金闲置1年以上
08:50
广州将大力发展“头脑经济” 集聚金融、物流、会展、文旅等服务业总部
08:51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