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星闻汇

宁浩:创作的苦难,是探索世界的途径

来源: 作者:滕朝 发表时间:2019-11-06 10:20
分享到

宁浩小时候,家楼下就是动物园,每天路过的时候都会看到一只猴子没事儿在那晃一棵树。宁浩一开始还琢磨,它为什么要晃那棵树,是不是树的问题?但他转念一想:“它不晃那棵树,干吗呢?就整天在那坐着?所以它不如去晃晃那棵树。”

这些日子,宁浩正忙于监制的新片《受益人》的宣传。

采访中途,外卖到了,里面是两个烤地瓜,“不好意思,中午没吃饭”,宁浩拿起地瓜,边吃边聊。最开始他还将地瓜皮一点点撕掉,大概是嫌麻烦,后来干脆整个吃下,就像他的电影一样,直给、不含蓄。

13年前,在刘德华主导的“亚洲新星导计划”资助下,宁浩拍摄了他执导的首部大银幕院线电影《疯狂的石头》,一鸣惊人,从此华语电影中多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商业片导演。不过,连宁浩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十多年后,他将多年前的恩惠传递了下去,以过来人的身份扶持着下一代青年电影人。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与此同时,宁浩也是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导演作品票房累计67.86亿人民币,吸金能力在华语电影导演中仅次于周星驰,位居第二位。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这位如此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却和记者大聊电影的艺术性与文化性,建议年轻导演“忘掉商业这件事儿”。与观众通常意义上“认识”的那位商业片导演大相径庭,这是一个被误读的宁浩。

钢铁厂子弟的审美,直给不含蓄

宁浩出生于山西太原,父母都是钢铁厂职工,成长的环境影响了他的审美,“我喜欢那种钢铁化,粗糙的,不太精致的,有力量感的东西”。

很长一段时间,他喜欢在脖子上挂一条金链子,客串文艺片《桃姐》时,需要身着西服正装,他都舍不得摘掉。《黄金大劫案》有款宁浩肖像海报,海报中他紧紧咬合着用他牙齿作模设计的金链子,金晃晃的有点晃眼。而钢铁厂子弟的审美体现在电影中,就是“情节桥段直给,不绕弯子,热闹,并不含蓄”。

电影《黄金大劫案》海报

“疯狂”系列在商业上的成功正是宁浩这种审美创造下的经典案例,他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商业片导演之一。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拍的是商业片。就算是在今年春节档斩获22亿票房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他也不认可“商业片”的帽子,“有特效就是商业片吗?它有没有你个人的美学?有没有对于群体文化的思考?这些问题决定了电影最终呈现的样貌。”

“如果以节奏快慢区分,《罗拉快跑》节奏快,它是商业片吗?”在宁浩眼中,没有商业片和文艺片之分,但工艺品和艺术品之间却有着明确的界限——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如果一部作品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它就是一件工艺品,如果离开这片土地、这个民族,这件作品就不成立,那它就是具有文化性的,是一件艺术品。“就像《疯狂的外星人》,中国人和外星人喝酒,求人办事,还谈起了生意,放在美国就不成立,这是我们的文化属性。”

电影《疯狂的石头》

宁浩的电影中充斥着大量黑色幽默和荒诞元素,他说,这是对后现代之于现代性的一种反思。因为早年受到很多导演的滋养,特别是像吴宇森、黑泽明、北野武、张艺谋等,都属于后经典阶段有一定文化、作者型的导演,用他自己的话说,“对我的影响有切肤感”。

昆汀也是对宁浩影响很大的一位导演,宁浩至今都记得第一次看《低俗小说》时的感觉,“有一种后现代解构的态度,刚好和我的绘画观相近,我也喜欢达利这一类的画家。”不过,他承认,自己的后现代部分中还残存着一部分现代性,“我也需要傻乐和,肯定个人价值的作品,也会有一些悲天悯人的作品,去想一想到底我们有多不容易”。

票房和口碑,不是衡量电影的标准

两部“疯狂”系列电影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之后,2009年,宁浩拍摄了电影《无人区》,故事升级更加黑色荒诞,不过影片被“雪藏”了四年。很多人觉得这对于一个刚刚获得市场认可的年轻导演来说,会是致命的打击。但宁浩却说这很正常,“小时候在班里上课,你也不能想说啥就说啥,想干啥就干啥,自由是相对的,是大家都理解的,并没有对我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电影《无人区》

宁浩及时做出了调整,在等待《无人区》上映期间还拍了另一部作品《黄金大劫案》。

当时他想做偏类型化的摸索,正好看了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的编剧教科书《故事》,就尝试着用类型化的方式来拍抗日题材。结果,麦基看完电影之后还发了一篇批评文章,宁浩就纳闷了:“我就是看着你的书拍的啊。”

在宁浩的所有作品中,《黄金大劫案》确实是口碑垫底的其中之一,但他并不会将口碑视为电影的绝对评价标准,他认为类型片观众和之前看“疯狂”系列的观众并不是同一批人,“奔着吃川菜的观众突然吃到一道上海菜,发现是甜的,可能就会有一些不好的评价,这很正常”。

《疯狂的外星人》上映后,也遭遇了同类问题,出现了两极评价,“想看电影背后一些文化梗的人可能会喜欢,奔着想要暖心的、感性的观众可能就不愿意看。所以,所谓的口碑到底是代表哪个群体的口碑?”宁浩也有点疑惑。

电影《黄金大劫案》

他在执导或者监制一部电影之前,总是有人说这片子不挣钱,“不挣钱就不挣钱了”,宁浩忽然提高了声音的分贝,“李白挣了多少钱?他一首诗的票房有多少?”他从来不用票房和口碑去衡量一部电影的价值,站在个人的角度去看,好作品应该具备文化性和艺术性,对他认识这个世界有帮助。如果没有,也可以当一个作品来看,只是在他这里算不上是一部好作品。

采访的前一天,宁浩去看他监制的另外一部电影的粗剪,发现剪得有点突兀,时间也变短了。导演是位年轻的新人,他说怕逻辑不清楚,观众看不懂,觉得电影不够商业化。

二人聊了很长时间,宁浩劝对方,“没事,钱是我投的,商业这事儿你把它忘了,大不了亏本,钱投出去,就得想到会亏,这都不重要。但你比什么都重要,你是不是能把你最有价值、最特别的导演性发挥出来,而不是为了电影短一点好排片。”

年轻导演顾虑的是片子长了可能会有点闷,但宁浩却坚持,闷就闷,“如果闷和你的表达不冲突,那就闷一点,有些事情不闷,就看不到”。

钱赔了以后可以再挣,但一定要让观众看到导演的特点,“忠于自己的表达,忠于自我,太想着票房,所有的技术动作选择上都是错误的。”宁浩用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分析着。

在创作中,宁浩从不考虑票房,但他在商业上几乎没失过手。“说实话,电影上映之后,有时也会想,票房多少了?”这就像上了牌桌,有气氛带着,但是过去之后就不重要了,“所以我这人也不赌,什么玩钱打牌我都不会,在气氛里高兴高兴,看看,一下桌就忘了。”对于宁浩而言,那些商业上的东西自己也设计不来,就算设计得来,也不爱干,“有那心思,哥们早年间就开矿去了,还拍电影干啥。”

选择年轻导演,最看重“文化自信”

2016年,宁浩推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签约了十几位新导演,扶持青年电影人,培养有态度、有视角的新电影,仿佛当年刘德华资助他的“亚洲新星导计划”,让观众看到了电影圈的薪火传承。

短短几年间,在电影行业播撒的种子获得了大丰收,他也成了众多青年电影人的伯乐。路阳导演的武侠片《绣春刀·修罗战场》获得了2.65亿的票房,也收获了业内的口碑。文牧野导演的现实主义电影《我不是药神》不仅收获了31亿票房,成为当年票房黑马,社会意义更远超电影本身。而申奥导演的《受益人》也即将于11月8日上映等待市场与观众检验。

宁浩和“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扶持的青年电影人。

作为监制的宁浩,在选择年轻导演时特别强调了几个品质,要足够本土,有本土自信,还要有当代性,以及个人的独特创意和趣味,“说白了就是要有足够文化自信的人。”

不管是做导演,还是做监制,宁浩在选人方面眼光一直很独到,电影《疯狂的石头》捧红了黄渤、徐峥等如今华语电影的中流砥柱,《黄金大劫案》又让“小东北”雷佳音跃入观众视野。

对于用人的秘诀,宁浩说,他了解电影这门手艺,知道这件事需要什么样的人能够干好。就比如沈腾,二人第一次合作是2014年的电影《心花路放》,沈腾客串了一个酒吧老板。其实,他们很早就认识了,沈腾还演过《疯狂的石头》话剧版,两人经常一块吃饭。虽然当时沈腾只是一个话剧演员,但宁浩却敏感地感觉到这是个好演员。2012年宁浩拍《黄金大劫案》时,本来男主角“小东北”定的是沈腾,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成行。2015年沈腾主演了《夏洛特烦恼》,一下子火了。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剧照

拍摄《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北京你好”单元,要找一个四川小孩,副导演找来一堆孩子,宁浩一眼就看出其中一个有戏,“我知道把他给扒拉出来,就能给我演好”。葛优在和这个叫王东的小孩配戏时赞不绝口,“哎哟,这怎么接啊,不能掉地上啊,接不好显得露怯。”电影上映后,周冬雨、大鹏很多演员朋友都给宁浩发来信息,问这孩子在哪找的,太厉害了。

如果将《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北京你好”单元算作半部作品的话,从2003年的长片处女作《香火》算起,宁浩至今已经拍摄了八部半作品。他轻描淡写地描述其整个创作过程“天天处于瓶颈之中”,在他看来,“拍电影有啥可苦的”,苦难就是事情的本相,人生就是不停地在瓶颈当中行走的。什么时候进入到了顺利的部分,那才要小心了,很可能会栽跟头。电影创作过程中的苦难对于宁浩来说,就是不停认识自己和探索世界的一个方式。在苦难中修行、寻找,获得更多安全感,所以就要一直干点什么。

宁浩小时候,家楼下就是动物园,每天路过的时候都会看到一只猴子没事儿在那晃一棵树。宁浩一开始还琢磨,它为什么要晃那棵树,是不是树的问题?但他转念一想:“它不晃那棵树,干吗呢?就整天在那坐着?所以它不如去晃晃那棵树。”他觉得人也同样如此,每个人都被困在这个世界上,困在了这一世,你总得去干点什么,你不干点什么,就会更加慌乱和无所依存。“如果什么都不干,那定力得有多强啊。我到不了那个程度,所以我就只能去晃树。”

【同行者说】

黄渤(演员):

我俩是同一天生日,都是处女座,不过通过认识宁浩,我才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才是处女座。他是极致中的极致,要求完美,拍他的戏,就得做好了各种吃苦的准备,在他的作品中想比较温婉地完成一段表演,是比较难的一件事。

宁浩与黄渤在《疯狂的外星人》拍摄现场。

宁浩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对于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折射出来的一些侧面的关注,他喜欢拍些小人物的荒诞故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充满了荒诞,他能够很聪明地提取到,让观众也能感知到,我觉得这点是他特别好的地方。他喜欢钻,喜欢去探寻一件事情的根本是什么,甚至在创作的时候,会提到这些东西。有的时候也挺神的,他聊着聊着就聊到这些分子、夸克,这种微小的物质,为什么它的旋转方向和故事发生了某种必然联系。

不过,合作过程中,你说“臭味相投”也好,对于表演的审美,大家会有比较默契的地方。我们已经合作过很多部戏了,一晃整整13年过去了,确实蛮令人感慨的。这些年大家都有成长,也都有变化,挺感恩的,大家还有机会能在一起。

【同题问答】

新京报:这一路上,一直陪伴你的东西是什么?

宁浩:所有的创作人员,大家都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有着共同的艺术观,可能审美不见得一样,但我觉得那个场域是很重要的,不要变成一个功利的场域,这特别难。因为电影变成比票房的时候,就很容易把这件事功利化,而且我也不主张搞这种恶性竞争。

编辑:Giabun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广交会威斯汀酒店 “华夏芳筵”竞辉

  • 加州无花果 分享健康饮食潮流 2019-11-06
  • TWG Tea 以茶入馔新口味 2019-11-06
  • 穗莞深城际铁路即将开通休闲好去处别错过 2019-11-05
  • 梅汕高铁开通一起到梅州“周末游” 2019-11-04
  • 赏秋去!岭南首波秋色已开启 2019-11-04
  • 用最美价格赏最美风景(国内) 2019-10-31
  • 用最美价格赏最美风景 2019-10-31
  • 1920餐吧 畅享美国美酒美食 2019-10-28

换“芯”更好动!捷途X90 1.6TGDI品质体验营在广州举行

  • 斯柯达全新SUV柯米克GT全球首秀 大玩潮流撞色 2019-11-05
  • 百公里油耗1.4L 荣威RX5 eMAX将于11月上市 2019-11-01
  • 上汽大众首款大型豪华商务MPV定名Viloran ID.3中国首秀 2019-11-01
  • 2020款C-HR上市 新增舒适版搭载TSS智行安全 2019-11-01
  • 造型个性张扬 斯柯达KAMIQ GT即将全球首发 2019-10-31
  • 东风本田X-NV上市 推出两款车型售价16.98万起 2019-10-31
  • ​比亚迪新车型路测视频曝光 定位中大型高档轿车 2019-10-31
  • 领克02 Funky音乐版上市 售价15.28万元 2019-10-30

任正非:华为不是什么都行,仅仅是5G比美国强

  • 腾讯就周杰伦音乐侵权诉网易 三年间授权费涨948万 2019-11-05
  • 罗永浩回应孙宇晨百万年薪聘请:感谢,但发币我也会 2019-11-05
  • 市场监管总局:电商平台“二选一”违法 2019-11-05
  • 马云、马化腾喜提新职位:清华公管学院学术顾问委员 2019-11-05
  • 中国移动5G产业数字化联盟成立 天河将打造5G商用新模式 2019-11-04
  • 期待!宇航员将首次在太空烤曲奇:形状味道都是谜 2019-11-04
  • 美商务部长暗示 华为或将于本月被解禁 2019-11-04
  • 罗永浩回应:3个亿债务会全部还完 2019-11-04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迎来爆发期

  • 《天气之子》小说热卖 中文版译者:希望他继续写下去 2019-11-03
  • 他们守护着祖国南疆的戏曲阵地 2019-11-03
  • 书法应有正大气象 2019-11-03
  • 巧解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更新两难命题 2019-11-03
  • 中国动漫希腊行:分享人文交流的生动故事 2019-11-03
  • 《中国风景》摄影展广州开幕 2019-11-03
  • 坚守本色初心 电视纪录片《本色》致敬退役老兵 2019-11-03
  • 70位作家70部儿童文学作品结集出版 2019-11-03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金羊图库
  • 多彩秋色“绘”泉城
  • 穿越千年盛世,相遇文化中国 ——《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广州展
  • 日本长野举行一年一度吉祥物大赛
  • 德国拉响“极右警报”
  • 探访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
  • 马拉松丨2019纽约马拉松赛举行
  • 北京丰台:金秋赏菊正当时
  • 海峡两岸文创精品亮相“文博会”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今后在深圳银行存取现金超过20万 或需进行登记
2019-11-06 06:33:06
多家机构表示可接收韦博英语部分学员 无合作关系
2019-11-06 06:16:57
广东医药专技人才评职称分四专业 设置三个层次
2019-11-06 06:12:35
广州民科园“扩容”近一倍 新规划获专家评审通过
2019-11-06 07:01:50
白云发展普惠性幼儿园 今年将新增1万个公办学位
2019-11-06 07:01:4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宁浩:创作的苦难,是探索世界的途径
  作者:滕朝  2019-11-06
宁浩小时候,家楼下就是动物园,每天路过的时候都会看到一只猴子没事儿在那晃一棵树。”  年轻导演顾虑的是片子长了可能会有点...

宁浩小时候,家楼下就是动物园,每天路过的时候都会看到一只猴子没事儿在那晃一棵树。宁浩一开始还琢磨,它为什么要晃那棵树,是不是树的问题?但他转念一想:“它不晃那棵树,干吗呢?就整天在那坐着?所以它不如去晃晃那棵树。”

这些日子,宁浩正忙于监制的新片《受益人》的宣传。

采访中途,外卖到了,里面是两个烤地瓜,“不好意思,中午没吃饭”,宁浩拿起地瓜,边吃边聊。最开始他还将地瓜皮一点点撕掉,大概是嫌麻烦,后来干脆整个吃下,就像他的电影一样,直给、不含蓄。

13年前,在刘德华主导的“亚洲新星导计划”资助下,宁浩拍摄了他执导的首部大银幕院线电影《疯狂的石头》,一鸣惊人,从此华语电影中多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商业片导演。不过,连宁浩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十多年后,他将多年前的恩惠传递了下去,以过来人的身份扶持着下一代青年电影人。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与此同时,宁浩也是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导演作品票房累计67.86亿人民币,吸金能力在华语电影导演中仅次于周星驰,位居第二位。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这位如此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却和记者大聊电影的艺术性与文化性,建议年轻导演“忘掉商业这件事儿”。与观众通常意义上“认识”的那位商业片导演大相径庭,这是一个被误读的宁浩。

钢铁厂子弟的审美,直给不含蓄

宁浩出生于山西太原,父母都是钢铁厂职工,成长的环境影响了他的审美,“我喜欢那种钢铁化,粗糙的,不太精致的,有力量感的东西”。

很长一段时间,他喜欢在脖子上挂一条金链子,客串文艺片《桃姐》时,需要身着西服正装,他都舍不得摘掉。《黄金大劫案》有款宁浩肖像海报,海报中他紧紧咬合着用他牙齿作模设计的金链子,金晃晃的有点晃眼。而钢铁厂子弟的审美体现在电影中,就是“情节桥段直给,不绕弯子,热闹,并不含蓄”。

电影《黄金大劫案》海报

“疯狂”系列在商业上的成功正是宁浩这种审美创造下的经典案例,他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商业片导演之一。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拍的是商业片。就算是在今年春节档斩获22亿票房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他也不认可“商业片”的帽子,“有特效就是商业片吗?它有没有你个人的美学?有没有对于群体文化的思考?这些问题决定了电影最终呈现的样貌。”

“如果以节奏快慢区分,《罗拉快跑》节奏快,它是商业片吗?”在宁浩眼中,没有商业片和文艺片之分,但工艺品和艺术品之间却有着明确的界限——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如果一部作品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它就是一件工艺品,如果离开这片土地、这个民族,这件作品就不成立,那它就是具有文化性的,是一件艺术品。“就像《疯狂的外星人》,中国人和外星人喝酒,求人办事,还谈起了生意,放在美国就不成立,这是我们的文化属性。”

电影《疯狂的石头》

宁浩的电影中充斥着大量黑色幽默和荒诞元素,他说,这是对后现代之于现代性的一种反思。因为早年受到很多导演的滋养,特别是像吴宇森、黑泽明、北野武、张艺谋等,都属于后经典阶段有一定文化、作者型的导演,用他自己的话说,“对我的影响有切肤感”。

昆汀也是对宁浩影响很大的一位导演,宁浩至今都记得第一次看《低俗小说》时的感觉,“有一种后现代解构的态度,刚好和我的绘画观相近,我也喜欢达利这一类的画家。”不过,他承认,自己的后现代部分中还残存着一部分现代性,“我也需要傻乐和,肯定个人价值的作品,也会有一些悲天悯人的作品,去想一想到底我们有多不容易”。

票房和口碑,不是衡量电影的标准

两部“疯狂”系列电影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之后,2009年,宁浩拍摄了电影《无人区》,故事升级更加黑色荒诞,不过影片被“雪藏”了四年。很多人觉得这对于一个刚刚获得市场认可的年轻导演来说,会是致命的打击。但宁浩却说这很正常,“小时候在班里上课,你也不能想说啥就说啥,想干啥就干啥,自由是相对的,是大家都理解的,并没有对我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电影《无人区》

宁浩及时做出了调整,在等待《无人区》上映期间还拍了另一部作品《黄金大劫案》。

当时他想做偏类型化的摸索,正好看了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的编剧教科书《故事》,就尝试着用类型化的方式来拍抗日题材。结果,麦基看完电影之后还发了一篇批评文章,宁浩就纳闷了:“我就是看着你的书拍的啊。”

在宁浩的所有作品中,《黄金大劫案》确实是口碑垫底的其中之一,但他并不会将口碑视为电影的绝对评价标准,他认为类型片观众和之前看“疯狂”系列的观众并不是同一批人,“奔着吃川菜的观众突然吃到一道上海菜,发现是甜的,可能就会有一些不好的评价,这很正常”。

《疯狂的外星人》上映后,也遭遇了同类问题,出现了两极评价,“想看电影背后一些文化梗的人可能会喜欢,奔着想要暖心的、感性的观众可能就不愿意看。所以,所谓的口碑到底是代表哪个群体的口碑?”宁浩也有点疑惑。

电影《黄金大劫案》

他在执导或者监制一部电影之前,总是有人说这片子不挣钱,“不挣钱就不挣钱了”,宁浩忽然提高了声音的分贝,“李白挣了多少钱?他一首诗的票房有多少?”他从来不用票房和口碑去衡量一部电影的价值,站在个人的角度去看,好作品应该具备文化性和艺术性,对他认识这个世界有帮助。如果没有,也可以当一个作品来看,只是在他这里算不上是一部好作品。

采访的前一天,宁浩去看他监制的另外一部电影的粗剪,发现剪得有点突兀,时间也变短了。导演是位年轻的新人,他说怕逻辑不清楚,观众看不懂,觉得电影不够商业化。

二人聊了很长时间,宁浩劝对方,“没事,钱是我投的,商业这事儿你把它忘了,大不了亏本,钱投出去,就得想到会亏,这都不重要。但你比什么都重要,你是不是能把你最有价值、最特别的导演性发挥出来,而不是为了电影短一点好排片。”

年轻导演顾虑的是片子长了可能会有点闷,但宁浩却坚持,闷就闷,“如果闷和你的表达不冲突,那就闷一点,有些事情不闷,就看不到”。

钱赔了以后可以再挣,但一定要让观众看到导演的特点,“忠于自己的表达,忠于自我,太想着票房,所有的技术动作选择上都是错误的。”宁浩用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分析着。

在创作中,宁浩从不考虑票房,但他在商业上几乎没失过手。“说实话,电影上映之后,有时也会想,票房多少了?”这就像上了牌桌,有气氛带着,但是过去之后就不重要了,“所以我这人也不赌,什么玩钱打牌我都不会,在气氛里高兴高兴,看看,一下桌就忘了。”对于宁浩而言,那些商业上的东西自己也设计不来,就算设计得来,也不爱干,“有那心思,哥们早年间就开矿去了,还拍电影干啥。”

选择年轻导演,最看重“文化自信”

2016年,宁浩推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签约了十几位新导演,扶持青年电影人,培养有态度、有视角的新电影,仿佛当年刘德华资助他的“亚洲新星导计划”,让观众看到了电影圈的薪火传承。

短短几年间,在电影行业播撒的种子获得了大丰收,他也成了众多青年电影人的伯乐。路阳导演的武侠片《绣春刀·修罗战场》获得了2.65亿的票房,也收获了业内的口碑。文牧野导演的现实主义电影《我不是药神》不仅收获了31亿票房,成为当年票房黑马,社会意义更远超电影本身。而申奥导演的《受益人》也即将于11月8日上映等待市场与观众检验。

宁浩和“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扶持的青年电影人。

作为监制的宁浩,在选择年轻导演时特别强调了几个品质,要足够本土,有本土自信,还要有当代性,以及个人的独特创意和趣味,“说白了就是要有足够文化自信的人。”

不管是做导演,还是做监制,宁浩在选人方面眼光一直很独到,电影《疯狂的石头》捧红了黄渤、徐峥等如今华语电影的中流砥柱,《黄金大劫案》又让“小东北”雷佳音跃入观众视野。

对于用人的秘诀,宁浩说,他了解电影这门手艺,知道这件事需要什么样的人能够干好。就比如沈腾,二人第一次合作是2014年的电影《心花路放》,沈腾客串了一个酒吧老板。其实,他们很早就认识了,沈腾还演过《疯狂的石头》话剧版,两人经常一块吃饭。虽然当时沈腾只是一个话剧演员,但宁浩却敏感地感觉到这是个好演员。2012年宁浩拍《黄金大劫案》时,本来男主角“小东北”定的是沈腾,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成行。2015年沈腾主演了《夏洛特烦恼》,一下子火了。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剧照

拍摄《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北京你好”单元,要找一个四川小孩,副导演找来一堆孩子,宁浩一眼就看出其中一个有戏,“我知道把他给扒拉出来,就能给我演好”。葛优在和这个叫王东的小孩配戏时赞不绝口,“哎哟,这怎么接啊,不能掉地上啊,接不好显得露怯。”电影上映后,周冬雨、大鹏很多演员朋友都给宁浩发来信息,问这孩子在哪找的,太厉害了。

如果将《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北京你好”单元算作半部作品的话,从2003年的长片处女作《香火》算起,宁浩至今已经拍摄了八部半作品。他轻描淡写地描述其整个创作过程“天天处于瓶颈之中”,在他看来,“拍电影有啥可苦的”,苦难就是事情的本相,人生就是不停地在瓶颈当中行走的。什么时候进入到了顺利的部分,那才要小心了,很可能会栽跟头。电影创作过程中的苦难对于宁浩来说,就是不停认识自己和探索世界的一个方式。在苦难中修行、寻找,获得更多安全感,所以就要一直干点什么。

宁浩小时候,家楼下就是动物园,每天路过的时候都会看到一只猴子没事儿在那晃一棵树。宁浩一开始还琢磨,它为什么要晃那棵树,是不是树的问题?但他转念一想:“它不晃那棵树,干吗呢?就整天在那坐着?所以它不如去晃晃那棵树。”他觉得人也同样如此,每个人都被困在这个世界上,困在了这一世,你总得去干点什么,你不干点什么,就会更加慌乱和无所依存。“如果什么都不干,那定力得有多强啊。我到不了那个程度,所以我就只能去晃树。”

【同行者说】

黄渤(演员):

我俩是同一天生日,都是处女座,不过通过认识宁浩,我才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才是处女座。他是极致中的极致,要求完美,拍他的戏,就得做好了各种吃苦的准备,在他的作品中想比较温婉地完成一段表演,是比较难的一件事。

宁浩与黄渤在《疯狂的外星人》拍摄现场。

宁浩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对于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折射出来的一些侧面的关注,他喜欢拍些小人物的荒诞故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充满了荒诞,他能够很聪明地提取到,让观众也能感知到,我觉得这点是他特别好的地方。他喜欢钻,喜欢去探寻一件事情的根本是什么,甚至在创作的时候,会提到这些东西。有的时候也挺神的,他聊着聊着就聊到这些分子、夸克,这种微小的物质,为什么它的旋转方向和故事发生了某种必然联系。

不过,合作过程中,你说“臭味相投”也好,对于表演的审美,大家会有比较默契的地方。我们已经合作过很多部戏了,一晃整整13年过去了,确实蛮令人感慨的。这些年大家都有成长,也都有变化,挺感恩的,大家还有机会能在一起。

【同题问答】

新京报:这一路上,一直陪伴你的东西是什么?

宁浩:所有的创作人员,大家都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有着共同的艺术观,可能审美不见得一样,但我觉得那个场域是很重要的,不要变成一个功利的场域,这特别难。因为电影变成比票房的时候,就很容易把这件事功利化,而且我也不主张搞这种恶性竞争。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会见林郑月娥
06:59
客家古邑打造“两个河源” 创新乡村振兴模式助民脱贫
08:15
第二届广州公安“最美警队、最美警察”出炉
08:16
工信部整治过度索权再“动刀” 违规App这回大限将临?
08:16
打造好听好吃美食节 2019年广州国际美食节11月22日开幕
08:23
今后在深圳银行存取现金超过20万元 或需进行登记
08:24
广东医药专技人才评职称分四专业 设置初中高三个层次
08:25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1:52
习近平:关于《决定》的说明
20:06
峨眉山摄身崖装上“防轻生”玻璃墙 游客:看着别扭
08:3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