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电视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丽 发表时间:2019-09-14 08:55
分享到


1954年,一部名为《渡江侦察记》的影片公映了。这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军事片收获了1亿元票房,而当时国内的电影票价是1角钱。若以当时中国人口5亿人来计算,这相当于每个人都走进影院并且还进行了“二刷”。

2017年7月,一部名为《战狼2》的影片公映,这部以中国现代军人冷锋为主角的军事题材电影最终创下了56.8亿元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这个数字迄今无人能破。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不断强大。而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审美如何变迁,反映这支伟大军队的各类影视作品始终都是大银幕和小荧屏的主角,激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慷慨热血。

【回望战火感恩新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群众满怀翻身做主人的欣喜,那些回顾革命斗争如何取得成功的故事,便成为当时最贴近人民群众观影心理的题材。这些电影大多以真实的军事斗争和真实的军队人物为原型,同时创作手法不失新颖与深度,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这个年代的军事片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不仅因为军事片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几乎一骑绝尘,更因为这是一个类型片的奠基时代——我们今天熟悉的一些故事片类型,正是在那些年军事电影的大规模实践中逐渐展露出雏形。

《南征北战》

演员和道具,都是刚下战场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黑白片《南征北战》,后来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战争史诗大片。影片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陈戈、冯喆、汤化达等主演,取材自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和苏北战场,讲述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取得胜利的故事。

影片拍摄时,解放战争结束才没几年,很多人对炮火的声音记忆犹新。据说当时摄制组进驻山东,老百姓听到打仗的声音,走近一看竟隐约看到了国民党的军队,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冲进片场!吓得摄制组赶紧解释“这是在拍电影”。后来,剧组需要拍摄一组老百姓支援前线的镜头,热情的群众一下就来了上万人,很多还带着自己当年支援解放军所用的箩筐和独轮车……让剧组狠狠感受了一把军民鱼水情。

当时的战争场面,“还原”起来比今天容易多了。片中扮演士兵的演员们大多数刚刚从朝鲜战场回来,剧组使用的枪械、装甲车甚至军装也都才从战场“退役”。没有电影爆破技术,就直接用上军火炸药,据说足足用了上百吨之多……如此大手笔,《南征北战》成为新中国第一大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渡江侦察记》

战火中,那一点朦胧的情愫

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渡江侦察记》与观众见面了。影片改编自“先遣渡江英雄连”的事迹,讲述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协助大部队取得战役成功的故事。上映后深受观众欢迎——以当时每张1角钱的票价,最后影片票房达到了1亿元。

男主角孙道临过去多数扮演文人形象,接触军人角色还是破天荒头一遭。为了用他,导演汤晓丹承受了不小压力,据说还为此专门写过一份保证书。孙道临也专程去军队体验生活,跟侦察兵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电影上映后,孙道临所扮演的李连长机智勇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之后,孙道临的演员生涯便得到了拓宽,一路塑造了更多出色的军人角色。

跟过去的作品相比,《渡江侦察记》更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影片增加了一条情感线——李连长和女游击队长刘四姐之间的朦胧之爱。但影片送审时,这段戏被认为跟主线无关,要求删改。不过,最后的成片还是在结尾保留了两人含蓄的表白。李连长说:“我们要走了,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见面。”刘四姐回答:“不管时间长短,我一定会等你的。”

《董存瑞》

“非主流”的选角,最成功的英雄

1955年,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19岁英雄董存瑞的故事被拍成同名大电影,于全国公映。这是一部成功的以一名英雄战士为主角的作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几代中国人的脑海里。

在找演员的时候,导演郭维手里只有唯一一张董存瑞的照片——烈士的遗像。郭维最终找到了当时在华北军区文工团的张良——一个笑起来就会露出大酒窝的小伙子。郭维的理由是:他跟董存瑞的经历很像,都来自普通家庭,很小就当了兵,身上都有一股子“嘎劲”。可是,当时银幕中的正面人物基本都是高大威猛型的,张良看完样片后觉得自己跟英雄相去甚远,一度想打退堂鼓。郭维将他劝下:“所有的英雄在刚开始都是一个普通人。”

不光是形象,当时的《董存瑞》还给董存瑞设置了不少生活中的小细节,例如跟小伙伴打架。这种处理手法在今天的创作者和观众看来很是平常,在当时却是对军事片中英雄人物“高大全”套路的一次大胆突破。

播撒智慧 传递真情

从1966至1972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国没有生产一部故事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国只放映3部故事片,都是军事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特殊的时代背景再加上影片本身丰富的娱乐性,1966年元旦公映的《地道战》不但成为新中国迄今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还在海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全球至今共有28亿观众看过《地道战》,拷贝发行数量8420部。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文艺工作者重新寻找创作的方向。1979年,随着邓小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提出,军事电影开始了更多的创新尝试。《高山下的花环》在悲剧样式和英雄观念上进行了突破;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和八个》则宣告了第五代导演在军事片领域的崛起。

《地道战》

播撒军民智慧,观影人次28亿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地道战》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青春记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原本是一部“民兵军事教育片”,本意是传播基本的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方法。

没想到导演任旭东带着编剧一通采访,最后竟把它写成了一部情节跌宕的故事片。影片上映后,片中的条条地道和重重机关让广大观众大为赞叹。具体怎么拍的?任旭东透露,剧组原本打算选一块黄土地挖地道,后来发现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太高,还是选择了在八一厂搭景,“通过摄影镜头上下左右推拉升降,将地道内丰富多彩、千奇百怪的地道设施和形态各异的地道出入口,共同组成了一个壮观宏伟的地道战斗网”。

影片展现的是普通军民的战斗智慧,上映后老百姓很爱看,每每都会被鬼子挨整的情节逗乐,也会跟着主题曲齐声高唱。后来,影片还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数十个友好国家,中国军民的智慧也随之撒播到世界各地。

《高山下的花环》

不回避矛盾,真情感动全国

198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高山下的花环》,反映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所经受的考验。影片由谢晋执导,吕晓禾、唐国强、盖克、何伟、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红主演,因兼具思想性和艺术高度,在公映后引起巨大反响。

其实,《高山下的花环》更早红的是小说和话剧。当时,部队作家李存葆在前线采访了3个月,写成了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出版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之后,小说被改成电视剧和话剧——最夸张的时候,全国一共有22个演出团体在同时排演《高山下的花环》。此时,上影厂取得了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但身为原著作者的李存葆仍有疑虑,直到对方抛来“让谢晋来执导”的橄榄枝。

电影版公映后感动全国,获得了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等四项大奖、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大奖。它突破性地展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现状,甚至连军队内部和社会上存在的矛盾弊端都毫不回避。例如片中梁三喜一家的原型,就来自李存葆采访到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从农村来的战士,家里在“文革”期间被破坏严重,因此欠下了一笔债。他在上战场前写信叮嘱妻子,如果自己战死,不要向国家伸手,用他的抚恤金还债。后来战士牺牲,妻子为了还债不但用上了抚恤金,还卖掉了自己娘家的陪嫁用品……后来在文化艺术界为影片举行的座谈会上,文学评论家阎纲赞赏该片对社会现实的展现:“为什么不可以在英雄主义的前提下,大胆揭露非英雄主义、反英雄主义的东西?要缩短英雄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到了今天,《高山下的花环》依旧魅力不减,不少年轻观众慕名观赏,影片豆瓣评分高达8.7分,在同时代作品中名列前茅。

《一个和八个》

“第五代”开山作,人性的挖掘

1982年,张军钊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当时跟他同一批毕业并分配到那里的,还有摄影系的张艺谋、肖风,美术系的何群。四个小伙子铆足了劲想干出一番事业,于是集体剃光头明志,创作出他们共同的处女作《一个和八个》。这部电影,后来被公认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

《一个和八个》讲述的是抗战期间,被奸细诬陷的八路军指导员王金,跟八个土匪逃兵关押在随军监狱,前者以宽广的胸怀感化和教育后者。后来他们被日军包围,锄奸科长许志又负了伤,是王金带领他们突围,而土匪逃兵们也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牺牲重新证明了自己。陶泽如饰演王金,陈道明饰演许志,这也是陈道明的电影处女作。

影片取材于郭小川的同名长诗,最初的剧本手法较为传统。张军钊按照自己的理解,几乎彻底推翻了原稿。他在生前曾接受采访说:“很传统的那些东西统统拿掉不要了,把所有过去不敢讲的人性化的东西全部挖掘出来,每一人的结局都做了调整。”在经历了107处修改之后,带着新一代美学气息的《一个和八个》诞生了。1984年首次放映结束后,全场观众沉默一分钟,然后集体起立鼓掌,第五代导演从此正式登上中国电影的大舞台。

一首歌 一部片

《上甘岭》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上甘岭》中,有一个中国电影史上教科书般的桥段。身负重伤的指导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微弱的声音请求:“小王,请再给我唱唱《我的祖国》吧。”卫生员王兰眼含热泪,深情地唱了起来……影片讲述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守阵地24天的故事,“上甘岭精神”也成为我军战士“听党指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严守纪律”的精神反映。

《铁道游击队》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因其传递的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而被广泛传唱。影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枣庄的一支铁道游击队活跃在铁路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故事。因为拍出了铁道游击队的特色,观众感到非常新鲜,因此上映后大受欢迎。后来,故事又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在中国影视史上长盛不衰。

《红色娘子军》

向前进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

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向前进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

这首脍炙人口的《娘子军连歌》来自196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谢晋执导,祝希娟、王心刚主演的《红色娘子军》。影片讲述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人物个个出彩,包括娘子军的党代表洪常青,以及陈强扮演的大反派南霸天。影片在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上,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

《英雄儿女》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

这首《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红遍大江南北。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在1964年出品,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与生父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设计统筹/蔡红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科普游新目标:8处新命名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约你来

  • 首届广东瑶族丰收节本月登场 2019-09-19
  • 国庆和全国车主“相约”自驾 2019-09-19
  • 悉尼邦迪海滩——南半球的“夏威夷” 2019-09-18
  • 日本人把“古着”穿出新时尚 2019-09-18
  • 游进佛山,游向全国 2019-09-16
  • “一城千面”广州吸客 2019-09-16
  • 中秋节,一家人齐齐整整过节去 2019-09-16
  • 歌诗达·威尼斯号年底入驻深圳母港 2019-09-12

哈弗F7周年限量版上市售15.37万元 全球限量777台

  • 售11.99万元 全新宋MAX新增1.5TI自动智联睿动型越享版 2019-09-16
  • 全新一代路虎Defender亮相 新增全新涉水模式 2019-09-11
  • 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EQS概念车亮相法兰克福国际车展 2019-09-11
  • 红旗S9全球首秀 新红旗品牌亮相法兰克福车展 2019-09-11
  • 吉利全新SUV定名“icon” 高度还原CONCEPT ICON概念车 2019-09-11
  • 沃尔沃S60 T8海外售价公布约44万人民币 2019-09-04
  • 西雅特Tarraco FR将于法兰克福车展亮相 2019-09-04
  • 抗衡主流竞品 途观L七座版成都车展将上市 2019-09-04

任正非之后,华为一票否决权将由谁继承?

  • 最受美国应届生青睐的雇主企业排行榜! 2019-09-20
  • 行业“新物种”!华为智慧屏:三大卖点带来AI体验 2019-09-20
  • 这次“稳”了?华为Mate 30系列发布:麒麟990 5G/徕卡四摄 2019-09-20
  • 2019应届生起薪5610元,一线城市吸引力首次跌破30% 2019-09-19
  • 华为Mate 30今晚8点发布!除了价格,这些配置已无悬念 2019-09-19
  • 以为牙掉了!加拿大男子吃生蚝 竟吐出48颗珍珠 2019-09-18
  • 拒绝讲话?俄太空机器人返回地球后无法启动 2019-09-18
  • 马斯克获评“最鼓舞人心科技领袖”,马云排第5 2019-09-18

敦煌现代“藏经人”:藏经书作品逾万件 冀融合教育共享世界

  • 议“炎黄”论“尧舜” 专家学者聚焦中国五帝时代 2019-09-20
  • 浙南大山里的“绘廊桥人”:让中国廊桥在世界绽放光彩 2019-09-20
  • 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名家原作首次公开呈现 2019-09-20
  • 约吗?“男版天鹅湖”9月20日首登广州大剧院 2019-09-19
  • 赞!《龙腾港珠澳摄影作品展》走进梅州 2019-09-19
  • 樊锦诗唯一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重磅问世 2019-09-19
  •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系列专访——李洱:真正的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会保持精神独立 2019-09-18
  • 《又见平遥》开启实名制购票 系全国文旅行业首家 2019-09-18

吃吃吃!酥脆酱香的肉夹馍 引吃货们PK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 美食打探:顺德鱼揸,吃出一个鲜字 2019-02-12
金羊图库
  • 热带风暴“洛雷娜”袭击墨西哥 道路被淹一片狼藉
  • 美国得州遭遇暴雨13个郡成为灾区 车辆泡水中
  • 智利举行阅兵式庆祝独立日 小奶狗成抢镜王
  • 云南迪庆梅里雪山现“日照金山”景观
  • 兰州街头现“丝路荧光壁画”
  • 中央芭蕾舞团将举办建团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 南昌车辆段开展动客车秋季整修确保安全
  • 比利时战机在法国境内坠毁 飞行员受困高压电线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东银保监局: 制造业贷款规模超万亿元
2019-09-21 08:50:11
番禺区:130个项目获2000万创业补贴和奖金扶持
2019-09-21 09:07:29
越秀区发出首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
2019-09-21 09:07:29
黄埔区95%以上小区楼道已撤垃圾桶
2019-09-21 08:48:53
“开国大典”珍贵历史影像经高清修复将彩色呈现
2019-09-21 07:50:55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金羊网  作者:李丽  2019-09-14
这部以中国现代军人冷锋为主角的军事题材电影最终创下了56.8亿元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这个数字迄今无人能破。


1954年,一部名为《渡江侦察记》的影片公映了。这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军事片收获了1亿元票房,而当时国内的电影票价是1角钱。若以当时中国人口5亿人来计算,这相当于每个人都走进影院并且还进行了“二刷”。

2017年7月,一部名为《战狼2》的影片公映,这部以中国现代军人冷锋为主角的军事题材电影最终创下了56.8亿元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这个数字迄今无人能破。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不断强大。而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审美如何变迁,反映这支伟大军队的各类影视作品始终都是大银幕和小荧屏的主角,激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慷慨热血。

【回望战火感恩新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群众满怀翻身做主人的欣喜,那些回顾革命斗争如何取得成功的故事,便成为当时最贴近人民群众观影心理的题材。这些电影大多以真实的军事斗争和真实的军队人物为原型,同时创作手法不失新颖与深度,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这个年代的军事片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不仅因为军事片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几乎一骑绝尘,更因为这是一个类型片的奠基时代——我们今天熟悉的一些故事片类型,正是在那些年军事电影的大规模实践中逐渐展露出雏形。

《南征北战》

演员和道具,都是刚下战场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黑白片《南征北战》,后来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战争史诗大片。影片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陈戈、冯喆、汤化达等主演,取材自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和苏北战场,讲述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取得胜利的故事。

影片拍摄时,解放战争结束才没几年,很多人对炮火的声音记忆犹新。据说当时摄制组进驻山东,老百姓听到打仗的声音,走近一看竟隐约看到了国民党的军队,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冲进片场!吓得摄制组赶紧解释“这是在拍电影”。后来,剧组需要拍摄一组老百姓支援前线的镜头,热情的群众一下就来了上万人,很多还带着自己当年支援解放军所用的箩筐和独轮车……让剧组狠狠感受了一把军民鱼水情。

当时的战争场面,“还原”起来比今天容易多了。片中扮演士兵的演员们大多数刚刚从朝鲜战场回来,剧组使用的枪械、装甲车甚至军装也都才从战场“退役”。没有电影爆破技术,就直接用上军火炸药,据说足足用了上百吨之多……如此大手笔,《南征北战》成为新中国第一大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渡江侦察记》

战火中,那一点朦胧的情愫

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渡江侦察记》与观众见面了。影片改编自“先遣渡江英雄连”的事迹,讲述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协助大部队取得战役成功的故事。上映后深受观众欢迎——以当时每张1角钱的票价,最后影片票房达到了1亿元。

男主角孙道临过去多数扮演文人形象,接触军人角色还是破天荒头一遭。为了用他,导演汤晓丹承受了不小压力,据说还为此专门写过一份保证书。孙道临也专程去军队体验生活,跟侦察兵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电影上映后,孙道临所扮演的李连长机智勇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之后,孙道临的演员生涯便得到了拓宽,一路塑造了更多出色的军人角色。

跟过去的作品相比,《渡江侦察记》更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影片增加了一条情感线——李连长和女游击队长刘四姐之间的朦胧之爱。但影片送审时,这段戏被认为跟主线无关,要求删改。不过,最后的成片还是在结尾保留了两人含蓄的表白。李连长说:“我们要走了,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见面。”刘四姐回答:“不管时间长短,我一定会等你的。”

《董存瑞》

“非主流”的选角,最成功的英雄

1955年,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19岁英雄董存瑞的故事被拍成同名大电影,于全国公映。这是一部成功的以一名英雄战士为主角的作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几代中国人的脑海里。

在找演员的时候,导演郭维手里只有唯一一张董存瑞的照片——烈士的遗像。郭维最终找到了当时在华北军区文工团的张良——一个笑起来就会露出大酒窝的小伙子。郭维的理由是:他跟董存瑞的经历很像,都来自普通家庭,很小就当了兵,身上都有一股子“嘎劲”。可是,当时银幕中的正面人物基本都是高大威猛型的,张良看完样片后觉得自己跟英雄相去甚远,一度想打退堂鼓。郭维将他劝下:“所有的英雄在刚开始都是一个普通人。”

不光是形象,当时的《董存瑞》还给董存瑞设置了不少生活中的小细节,例如跟小伙伴打架。这种处理手法在今天的创作者和观众看来很是平常,在当时却是对军事片中英雄人物“高大全”套路的一次大胆突破。

播撒智慧 传递真情

从1966至1972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国没有生产一部故事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国只放映3部故事片,都是军事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特殊的时代背景再加上影片本身丰富的娱乐性,1966年元旦公映的《地道战》不但成为新中国迄今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还在海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全球至今共有28亿观众看过《地道战》,拷贝发行数量8420部。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文艺工作者重新寻找创作的方向。1979年,随着邓小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提出,军事电影开始了更多的创新尝试。《高山下的花环》在悲剧样式和英雄观念上进行了突破;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和八个》则宣告了第五代导演在军事片领域的崛起。

《地道战》

播撒军民智慧,观影人次28亿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地道战》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青春记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原本是一部“民兵军事教育片”,本意是传播基本的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方法。

没想到导演任旭东带着编剧一通采访,最后竟把它写成了一部情节跌宕的故事片。影片上映后,片中的条条地道和重重机关让广大观众大为赞叹。具体怎么拍的?任旭东透露,剧组原本打算选一块黄土地挖地道,后来发现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太高,还是选择了在八一厂搭景,“通过摄影镜头上下左右推拉升降,将地道内丰富多彩、千奇百怪的地道设施和形态各异的地道出入口,共同组成了一个壮观宏伟的地道战斗网”。

影片展现的是普通军民的战斗智慧,上映后老百姓很爱看,每每都会被鬼子挨整的情节逗乐,也会跟着主题曲齐声高唱。后来,影片还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数十个友好国家,中国军民的智慧也随之撒播到世界各地。

《高山下的花环》

不回避矛盾,真情感动全国

198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高山下的花环》,反映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所经受的考验。影片由谢晋执导,吕晓禾、唐国强、盖克、何伟、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红主演,因兼具思想性和艺术高度,在公映后引起巨大反响。

其实,《高山下的花环》更早红的是小说和话剧。当时,部队作家李存葆在前线采访了3个月,写成了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出版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之后,小说被改成电视剧和话剧——最夸张的时候,全国一共有22个演出团体在同时排演《高山下的花环》。此时,上影厂取得了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但身为原著作者的李存葆仍有疑虑,直到对方抛来“让谢晋来执导”的橄榄枝。

电影版公映后感动全国,获得了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等四项大奖、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大奖。它突破性地展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现状,甚至连军队内部和社会上存在的矛盾弊端都毫不回避。例如片中梁三喜一家的原型,就来自李存葆采访到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从农村来的战士,家里在“文革”期间被破坏严重,因此欠下了一笔债。他在上战场前写信叮嘱妻子,如果自己战死,不要向国家伸手,用他的抚恤金还债。后来战士牺牲,妻子为了还债不但用上了抚恤金,还卖掉了自己娘家的陪嫁用品……后来在文化艺术界为影片举行的座谈会上,文学评论家阎纲赞赏该片对社会现实的展现:“为什么不可以在英雄主义的前提下,大胆揭露非英雄主义、反英雄主义的东西?要缩短英雄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到了今天,《高山下的花环》依旧魅力不减,不少年轻观众慕名观赏,影片豆瓣评分高达8.7分,在同时代作品中名列前茅。

《一个和八个》

“第五代”开山作,人性的挖掘

1982年,张军钊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当时跟他同一批毕业并分配到那里的,还有摄影系的张艺谋、肖风,美术系的何群。四个小伙子铆足了劲想干出一番事业,于是集体剃光头明志,创作出他们共同的处女作《一个和八个》。这部电影,后来被公认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

《一个和八个》讲述的是抗战期间,被奸细诬陷的八路军指导员王金,跟八个土匪逃兵关押在随军监狱,前者以宽广的胸怀感化和教育后者。后来他们被日军包围,锄奸科长许志又负了伤,是王金带领他们突围,而土匪逃兵们也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牺牲重新证明了自己。陶泽如饰演王金,陈道明饰演许志,这也是陈道明的电影处女作。

影片取材于郭小川的同名长诗,最初的剧本手法较为传统。张军钊按照自己的理解,几乎彻底推翻了原稿。他在生前曾接受采访说:“很传统的那些东西统统拿掉不要了,把所有过去不敢讲的人性化的东西全部挖掘出来,每一人的结局都做了调整。”在经历了107处修改之后,带着新一代美学气息的《一个和八个》诞生了。1984年首次放映结束后,全场观众沉默一分钟,然后集体起立鼓掌,第五代导演从此正式登上中国电影的大舞台。

一首歌 一部片

《上甘岭》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上甘岭》中,有一个中国电影史上教科书般的桥段。身负重伤的指导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微弱的声音请求:“小王,请再给我唱唱《我的祖国》吧。”卫生员王兰眼含热泪,深情地唱了起来……影片讲述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守阵地24天的故事,“上甘岭精神”也成为我军战士“听党指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严守纪律”的精神反映。

《铁道游击队》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因其传递的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而被广泛传唱。影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枣庄的一支铁道游击队活跃在铁路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故事。因为拍出了铁道游击队的特色,观众感到非常新鲜,因此上映后大受欢迎。后来,故事又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在中国影视史上长盛不衰。

《红色娘子军》

向前进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

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向前进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

这首脍炙人口的《娘子军连歌》来自196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谢晋执导,祝希娟、王心刚主演的《红色娘子军》。影片讲述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人物个个出彩,包括娘子军的党代表洪常青,以及陈强扮演的大反派南霸天。影片在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上,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

《英雄儿女》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

这首《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红遍大江南北。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在1964年出品,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与生父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设计统筹/蔡红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金句
08:21
新华社评论员:画出最大同心圆,携手奋进新时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08:21
【央视快评】促进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享共赢
08:21
羊城晚报记者追忆曾宪梓博士:他是梅州人尊敬的“宪梓伯”
09:01
南站部分列车暂停一个小时 南站:电网故障已消除
09:33
广州拟暂停营运和调整部分公交线路 请你提意见
09:33
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逝世
09:33
防空警报响彻羊城校园 今天10时40分至11时,全市进行防空警报试鸣
09:33
广州:虚报瞒报收入等不诚信行为将被上传至市公共信用平台
09:33
小区要砍500多棵大王椰 业主不舍急呼刀下留树
09:50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