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电视

《南哥》:“暖男村干部” 让海外观众有共鸣

来源:金羊网 作者:艾修煜 发表时间:2019-09-11 10:35
分享到

《咱们的牛百岁》

《南哥》

70行业影像之农民篇(下)  

金羊网记者 艾修煜

农村是个大舞台,浓缩时代风云,也上演人生百态,各类人物尽显风流。

上世纪九十年代,“女人命运三部曲”中历经坎坷的枣花,让观众一边同情掬泪,一边怒其不争;2000年以后,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农村喜剧,让全国观众为之捧腹;近年来,为数不少的新型农村干部题材影视作品又喷涌而出………

70年来,身份不同角色各异的“农村人”活跃在屏幕上,讲述了时代变迁中的中国乡村故事。

【农村妇女】

从喜儿到秋菊,越来越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1951年,电影《白毛女》中的佃农之女喜儿,为躲避地主黄世仁的迫害,逃进深山,原本天真美丽、勤劳纯洁的她,变成了不人不鬼的白毛女。11年后,由鲁韧导演、李准编剧、张瑞芳主演的电影《李双双》,塑造了一个与喜儿截然不同的农村妇女形象——李双双。火辣爽直、热心集体事业的她,对自私、爱占公家便宜的老乡直言快语,还帮助胆小怕事又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孙喜旺提高思想觉悟,颇具“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概,一时大受欢迎。

《李双双》

1980年代,电影《咱们的牛百岁》大火。片中的寡妇菊花俊俏妩媚,泼辣善良,受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了男主角牛百岁,扮演者王馥荔也被观众誉为“天下第一嫂”。王馥荔在口述中回忆,自己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带给观众一个“辣而不恶,俏而不俗,媚而不邪”的农村妇女新形象。

王馥荔从细节上用心贴近这个胶东农妇,片中,她吃黄瓜的动作成为经典:“体验生活时,我看到村里的妇女把黄瓜在河沟里涮吧涮吧,水一甩,再往身上一蹭就吃了。但我没完全照搬,为什么?因为菊花是个漂亮的、散发着强烈女人味的农村妇女。”最终,王馥荔将村民原生态的动作改动了一下——涮黄瓜时动作要麻利,甩水时要潇洒,往衣服上蹭水改为往胳膊上顺势一抹,动作一气呵成,将菊花的风韵和个性到位地演绎出来。王馥荔回忆:“菊花的走路姿态,我也学胶东妇女的样子,穿着平底布鞋,步幅很大,腰身扭起来,手臂摆起来,体现出农民特有的一种健美。”

《篱笆·女人和狗》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志君、韩志晨兄弟凭借电视剧“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在荧屏上刮起了一股乡村风。在这三部戏中,演员吴玉华塑造了一个历经苦难的村妇“枣花”。这一让人同情掬泪的角色,奠定了吴玉华“苦戏明星”的地位,并让她与李雪健、张凯丽等人同获1992年第三届全国十佳影视演员奖。

但枣花逆来顺受的秉性,已经无法获得当时女性的完全认同。吴玉华多次对媒体“吐槽”饰演此角的憋屈:“我的个性是什么事都往明里摆,却偏偏演了个苦兮兮的受气包,还拍了三部,你说烦不烦?!”她在《从枣花到肖竹心一一关于塑造两个角色的感受》一文中自述,她不愿看到枣花再回到丈夫小庚身边,嫌枣花此举“窝囊”,“如果再接戏,我想塑造一个不同于枣花的崭新形象”。

相比较电视剧对“苦情”“隐忍”“逆来顺受”等农村妇女传统标签的回望,电影银幕上的女性角色却将抗争精神拔到了一个新高度。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们,在世界影坛刮起一阵中国旋风,横扫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而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多以农村题材为主,他们塑造的农村妇女身上更多了几分倔强。最典型代表当数《秋菊打官司》中固执要强的西北村妇秋菊,她坚信“打人必须道歉”的朴素道理,为了给懦弱被打的丈夫讨个说法,走上了漫长的告状说理之路……

《秋菊打官司》

从喜儿、李双双,到菊花、枣花,再到秋菊,农村妇女形象贯穿了新中国农村题材影视创作,也呈现出妇女在时代洪流中的蜕变和成长。  

【乡村喜剧】

东北故事热拍,欢声笑语中反思农村建设

2002年左右,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异军突起,风靡全国。仅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期就海量式播出过《希望的田野》、《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圣水湖畔》、《插树岭》、《乡村爱情》系列、《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系列等,在全国尤其在北方地区屡创收视率高点。

以《乡村爱情II》为例,据央视索福瑞调查,该剧平均收视率为8.46%,最高时达到11.62%,在黑龙江竟达到20%,位列同期电视剧的收视第一位。这部首播于2006年的农村爱情轻喜剧,以大学生谢永强与农村女青年王小蒙的爱情为主线,塑造了一群鲜活的富有新时代气息的农村青年形象,多角度展现了一幅当代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画卷。该剧到2019年已经播出了11季,堪称农村题材的“神剧”。

《乡村爱情》

“我自信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编剧张继表示这是《乡村爱情》成功的秘诀。张继有着整整30年的农村生活经验,在成为编剧多年后,仍和农村联系紧密。张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村题材电视剧之所以农村观众爱看、城市观众也爱看,是因为:“从农村出来的人,看到的是对农村生活经验的回味;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城市人,看的是对田园生活的想象。”

在这一时期,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潘长江、王小利、小沈阳等小品、二人转演员的加盟,为东北式乡村喜剧赢得了大量观众。不少东北籍笑星都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自带生动、接地气的表演风格。而诙谐幽默的东北方言,也随着这些剧而走红,“嗯哪”、“咋整的”、“爱咋咋的”, “必须的”、“为什么呢?”等剧中台词,都在全国观众中流传。

不过,东北乡村喜剧的走红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反思,“真正的好作品不能一笑了之”的声音逐渐响起。《乡村爱情》系列也遭到了“缺乏对历史进程中农村生活本质真实的深刻反映”“人物形象扁平化、不够典型,没有时代背景下共同群体的特征”等批评。

事实上,对于现实抱以深切关怀的东北乡村喜剧不在少数:《圣水湖畔》怀着对黑土地的热情,强调了保护耕地的理念;《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摆开基层选举的擂台;《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讲述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资源破坏与环境保护的问题。2019年推出的《乡村爱情》11季中,象牙山村在精准扶贫的号角声下,村民从拉帮结派、各怀鬼胎,转变为共组攻坚小组、一起支持生态新农村的建设……

一边收视率高企,一边饱受争议;一边欢声笑语,一边反思现实……学术评论界、观众群、创作者对《乡村爱情》等东北农村喜剧秉持的不同观点,可以视作社会各界对新时代农村农民的不同印象、态度和思考。

《南哥》海报

【乡村干部】

牛百岁到南哥,新时代村干部更勇于创新

2010年之后,农村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一度陷入了低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仅有15部490集,部数和集数分别占该年度电视剧生产发行总量的3.81%和2.96%。难得的是,近年来乡村干部题材的影视作品爆发了新生命力,为新时期农村影视创作寻找到了突破口。

2017年10月17日,由郑华、潘钧、王俊翔执导,孙洪涛、茹萍、艾丽娅主演的南派故事片《南哥》上映。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扶贫队长郭建南下乡带领荔潭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这类电影非常难拍。”制片人和主演孙洪涛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最早接这部片子时,心里是打鼓的:“一方面,相比较前几年热播的宫斗剧、仙侠剧,农村题材本身面临低潮。另一方面,全国有很多拍先进模范事迹的作品,但像《孔繁森》《焦裕禄》那样真正优秀的,屈指可数。”

凭《咱们的牛百岁》里的精彩演出,王馥荔被观众誉为“天下第一嫂”

孙洪涛带领主创团队走遍了郭建南曾工作、生活的地方:“几乎所有南哥生前工作、生活中接触过的人,我们都采访了。”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让孙洪涛印象深刻,她听闻摄制组要采访郭建南有关的事迹时,喃喃念叨了一句:“南哥?南哥已经走了哦!”便潸然泪下。这个细节让孙洪涛增强了拍好此片的信心,还结合时下流行的网络语汇,给南哥的形象做了定位——“暖男村干部”:“南哥的爱人告诉我们,郭建南还不到三十岁时,便走到哪里都有人叫他南哥。他不仅‘暖’,还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实话实说的实在人。”

影片大获成功,荣获了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推荐21部献礼祖国影片、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等殊荣,美国的发行公司更一口气签下了全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权。孙洪涛认为,农村题材在当下,只要有好的制作、好的故事,并且忠于电影创作的艺术规律,照样会受到欢迎:“美国发行方对我们说,他们认可《南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南哥是一个有人性光辉的真正好人,人帮人这种温暖的故事在全世界都能引发共鸣。第二,它讲述了‘下乡扶贫’这种帮助穷人的中国式方法。”

从影数十年,孙洪涛多次饰演乡村干部,他是《上校村官》里的王安达、《大江儿女》里的艾澄川、《乡里彩虹城里雨》里耿书记,这次又变身成为南哥。孙洪涛认为,自己塑造的这些新时代的村干部和“牛百岁”时代已经完全不同:“牛百岁是地地道道的村民,而新时代的村干部,在扎根农村之前,有的是机关干部,有的是军人,有的是国企员工,有的是大学生,他们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传统农民不同,更勇于挑战,勇于创新,还能因地制宜地巧思,去解决困难,他们面临的工作环境,也更复杂,难度更大。”

《马向阳下乡记》

事实上,这是不少影视创作者的共鸣,细细盘点不难发现,2010年来涌现的乡村干部题材影视作品不在少数。《女人当官》里的杨桂花,带领村里的女人们各显神通,不仅赢得选举,还办起工厂,让村里的男人来打工;《马向阳下乡记》里毫无农村生活和工作经历的公务员马向阳当上村干部,从城市到农村,起初与乡村格格不入,后来投身其中发光发热;《大村官》讲述了优秀大学毕业生孙浩然来到偏远落后的山村工作,收获成长,并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苦乐村官》里,村里的带头人则是一名网红歌手万喜……

在孙洪涛看来,村干部的故事是讲述当代中国乡村故事的一个良好切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又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我们影视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时期和机会,挖掘农村影视题材,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很乐意也很期待,塑造更多村干部、村民形象。”

【片海拾遗】

《男妇女主任》(1998年)

该片以东北农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青年农民刘一本在媳妇不肯当妇女主任的情况下,代替媳妇上阵当官,结果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忍俊不禁的事儿。

该片由评剧剧本改编而来,编剧赵德平为了选好材、选准材,经常把工作安排在田间地头,和农民谈心聊天,搜集农村中所发生的奇闻怪事,以此积累素材,丰富视野,广开思路。

该片以明快的节奏、靓丽的画画、有趣的故事、出色的表演,向人们展示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农村生活画卷。  

《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

该片讲述了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13岁的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记住高老师临行前的叮嘱,踏上进城寻人之路。

影片采用纪录片式的风格,连黑板上的字都找来当地的老师写,选用的所有演员均是普通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虽未经过专业的培训,但却以真诚质朴的表演,演绎出感人的故事。  

《美丽的大脚》(2003年)

在失夫失子打击下,村妇张美丽将所有感情都寄托在村中的孩子们身上,她当上了村里的“孩子王”。不久,村里迎来了北京的志愿者——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夏雨,黄土地上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夏雨的人生轨迹,同时让张美丽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改变。

该片通过一位普通山村妇女对自身命运价值与情感的寄托与追求,揭示出若要彻底改变落后的生存状态,需要人们从愚昧和贫瘠中彻底觉悟的道理。

《留守孩子》(2006)

该片由刘君一执导,赵雄、孙渤洋、宋闻笛领衔主演,以襄樊市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以小福、月月为代表的一群留守孩子的艰难生活和内心对爱的渴望,以及各界人士帮教这些孩子,并终于办起“留守孩子之家”的故事。

该片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讲述留守孩子题材的电影。影片采用襄樊地方方言,演员也多为非专业人士,以一个个鲜活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代农村留守孩子的生活现状,影片真挚鲜活、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参考资料

①《王馥荔口述:“挑剔”的“天下第一嫂”》

②《“当事人”话说农村剧》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国庆出游:时令最大节庆当先

  • 广州塔珠江红船艺术团走进邓村吾乡石屋 2019-09-24
  • 土耳其航空将开通西安—伊斯坦布尔直航 2019-09-24
  • 支招秋季出游防护妙方 2019-09-23
  • 慢慢行寻找秋天最美的那棵树 2019-09-23
  • 首届广东瑶族丰收节本月登场 2019-09-19
  • 国庆和全国车主“相约”自驾 2019-09-19
  • 悉尼邦迪海滩——南半球的“夏威夷” 2019-09-18
  • 日本人把“古着”穿出新时尚 2019-09-18

哈弗F7周年限量版上市售15.37万元 全球限量777台

  • 长安CS75PLUS登陆华南 售价10.69万元起 2019-09-23
  • 售11.99万元 全新宋MAX新增1.5TI自动智联睿动型越享版 2019-09-16
  • 全新一代路虎Defender亮相 新增全新涉水模式 2019-09-11
  • 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EQS概念车亮相法兰克福国际车展 2019-09-11
  • 红旗S9全球首秀 新红旗品牌亮相法兰克福车展 2019-09-11
  • 吉利全新SUV定名“icon” 高度还原CONCEPT ICON概念车 2019-09-11
  • 沃尔沃S60 T8海外售价公布约44万人民币 2019-09-04
  • 西雅特Tarraco FR将于法兰克福车展亮相 2019-09-04

任正非之后,华为一票否决权将由谁继承?

  • 全身都是屏幕?小米MIX Alpha发布,屏占比达180.6% 2019-09-25
  • 超2亿人参与!微信国庆专属头像刷屏,你换头像了吗? 2019-09-24
  • 4.99美元!谷歌发布应用程序订阅服务,月费和苹果一样 2019-09-24
  • 5G时代新体验 三星Galaxy Note10系列重磅来袭 2019-09-23
  • 3.4米高度跌落都不碎,iPhone 11系列真的很耐摔? 2019-09-23
  • iPhone 11销量翻20倍!拼多多是怎么做到的 2019-09-23
  • 最受美国应届生青睐的雇主企业排行榜! 2019-09-20
  • 行业“新物种”!华为智慧屏:三大卖点带来AI体验 2019-09-20

11件圆明园出土文物开始修复

  • 中央档案馆推出档案文献专辑 200余件珍贵档案重温1949 2019-09-24
  • 冯梦龙农耕文化园在苏州冯梦龙故里开园 2019-09-24
  • 《墨荷图》等八大山人真迹将在南昌展出 2019-09-24
  • 专访著名作家叶舟:他用小说为敦煌立传,在文字中再造一座沙洲城 2019-09-23
  • 李洱:中国到出大作家的时候了 2019-09-22
  • 议“炎黄”论“尧舜” 专家学者聚焦中国五帝时代 2019-09-20
  • 浙南大山里的“绘廊桥人”:让中国廊桥在世界绽放光彩 2019-09-20
  • 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名家原作首次公开呈现 2019-09-20

吃吃吃!酥脆酱香的肉夹馍 引吃货们PK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金羊图库
  • 东盟十国魅力之城亮相东博会
  • 宁夏巨幅稻田画绘就丰收颜色
  • 博茨瓦纳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干旱 动物在泥潭中求生
  • 报废坦克沉海底变“礁石” 成潜水者“打卡”圣地
  • 女排世界杯:中国队战胜美国队
  • 巴哈马灾民回忆“多里安”飓风
  • 热带风暴“洛雷娜”袭击墨西哥 道路被淹一片狼藉
  • 美国得州遭遇暴雨13个郡成为灾区 车辆泡水中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东航首批22班北京大兴航班已进入电脑销售
2019-09-24 21:07:50
警察蜀黍喊你做题啦,广州市反诈中心防诈骗动画上线“安全教育平台”
2019-09-24 20:48:08
海珠生态城复建房拟建宜居社区,有望为琶洲提供千余租赁房源
2019-09-24 19:39:08
1-8月广州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3.56万个,下一步将在五方面发力
2019-09-24 19:39:08
安置过渡期延长至5年,广州还给成年后孤儿送上这些“大礼包”
2019-09-24 19:39:08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南哥》:“暖男村干部” 让海外观众有共鸣
金羊网  作者:艾修煜  2019-09-11
70年来,身份不同角色各异的“农村人”活跃在屏幕上,讲述了时代变迁中的中国乡村故事。

《咱们的牛百岁》

《南哥》

70行业影像之农民篇(下)  

金羊网记者 艾修煜

农村是个大舞台,浓缩时代风云,也上演人生百态,各类人物尽显风流。

上世纪九十年代,“女人命运三部曲”中历经坎坷的枣花,让观众一边同情掬泪,一边怒其不争;2000年以后,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农村喜剧,让全国观众为之捧腹;近年来,为数不少的新型农村干部题材影视作品又喷涌而出………

70年来,身份不同角色各异的“农村人”活跃在屏幕上,讲述了时代变迁中的中国乡村故事。

【农村妇女】

从喜儿到秋菊,越来越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1951年,电影《白毛女》中的佃农之女喜儿,为躲避地主黄世仁的迫害,逃进深山,原本天真美丽、勤劳纯洁的她,变成了不人不鬼的白毛女。11年后,由鲁韧导演、李准编剧、张瑞芳主演的电影《李双双》,塑造了一个与喜儿截然不同的农村妇女形象——李双双。火辣爽直、热心集体事业的她,对自私、爱占公家便宜的老乡直言快语,还帮助胆小怕事又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孙喜旺提高思想觉悟,颇具“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概,一时大受欢迎。

《李双双》

1980年代,电影《咱们的牛百岁》大火。片中的寡妇菊花俊俏妩媚,泼辣善良,受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了男主角牛百岁,扮演者王馥荔也被观众誉为“天下第一嫂”。王馥荔在口述中回忆,自己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带给观众一个“辣而不恶,俏而不俗,媚而不邪”的农村妇女新形象。

王馥荔从细节上用心贴近这个胶东农妇,片中,她吃黄瓜的动作成为经典:“体验生活时,我看到村里的妇女把黄瓜在河沟里涮吧涮吧,水一甩,再往身上一蹭就吃了。但我没完全照搬,为什么?因为菊花是个漂亮的、散发着强烈女人味的农村妇女。”最终,王馥荔将村民原生态的动作改动了一下——涮黄瓜时动作要麻利,甩水时要潇洒,往衣服上蹭水改为往胳膊上顺势一抹,动作一气呵成,将菊花的风韵和个性到位地演绎出来。王馥荔回忆:“菊花的走路姿态,我也学胶东妇女的样子,穿着平底布鞋,步幅很大,腰身扭起来,手臂摆起来,体现出农民特有的一种健美。”

《篱笆·女人和狗》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志君、韩志晨兄弟凭借电视剧“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在荧屏上刮起了一股乡村风。在这三部戏中,演员吴玉华塑造了一个历经苦难的村妇“枣花”。这一让人同情掬泪的角色,奠定了吴玉华“苦戏明星”的地位,并让她与李雪健、张凯丽等人同获1992年第三届全国十佳影视演员奖。

但枣花逆来顺受的秉性,已经无法获得当时女性的完全认同。吴玉华多次对媒体“吐槽”饰演此角的憋屈:“我的个性是什么事都往明里摆,却偏偏演了个苦兮兮的受气包,还拍了三部,你说烦不烦?!”她在《从枣花到肖竹心一一关于塑造两个角色的感受》一文中自述,她不愿看到枣花再回到丈夫小庚身边,嫌枣花此举“窝囊”,“如果再接戏,我想塑造一个不同于枣花的崭新形象”。

相比较电视剧对“苦情”“隐忍”“逆来顺受”等农村妇女传统标签的回望,电影银幕上的女性角色却将抗争精神拔到了一个新高度。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们,在世界影坛刮起一阵中国旋风,横扫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而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多以农村题材为主,他们塑造的农村妇女身上更多了几分倔强。最典型代表当数《秋菊打官司》中固执要强的西北村妇秋菊,她坚信“打人必须道歉”的朴素道理,为了给懦弱被打的丈夫讨个说法,走上了漫长的告状说理之路……

《秋菊打官司》

从喜儿、李双双,到菊花、枣花,再到秋菊,农村妇女形象贯穿了新中国农村题材影视创作,也呈现出妇女在时代洪流中的蜕变和成长。  

【乡村喜剧】

东北故事热拍,欢声笑语中反思农村建设

2002年左右,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异军突起,风靡全国。仅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期就海量式播出过《希望的田野》、《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圣水湖畔》、《插树岭》、《乡村爱情》系列、《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系列等,在全国尤其在北方地区屡创收视率高点。

以《乡村爱情II》为例,据央视索福瑞调查,该剧平均收视率为8.46%,最高时达到11.62%,在黑龙江竟达到20%,位列同期电视剧的收视第一位。这部首播于2006年的农村爱情轻喜剧,以大学生谢永强与农村女青年王小蒙的爱情为主线,塑造了一群鲜活的富有新时代气息的农村青年形象,多角度展现了一幅当代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画卷。该剧到2019年已经播出了11季,堪称农村题材的“神剧”。

《乡村爱情》

“我自信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编剧张继表示这是《乡村爱情》成功的秘诀。张继有着整整30年的农村生活经验,在成为编剧多年后,仍和农村联系紧密。张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村题材电视剧之所以农村观众爱看、城市观众也爱看,是因为:“从农村出来的人,看到的是对农村生活经验的回味;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城市人,看的是对田园生活的想象。”

在这一时期,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潘长江、王小利、小沈阳等小品、二人转演员的加盟,为东北式乡村喜剧赢得了大量观众。不少东北籍笑星都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自带生动、接地气的表演风格。而诙谐幽默的东北方言,也随着这些剧而走红,“嗯哪”、“咋整的”、“爱咋咋的”, “必须的”、“为什么呢?”等剧中台词,都在全国观众中流传。

不过,东北乡村喜剧的走红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反思,“真正的好作品不能一笑了之”的声音逐渐响起。《乡村爱情》系列也遭到了“缺乏对历史进程中农村生活本质真实的深刻反映”“人物形象扁平化、不够典型,没有时代背景下共同群体的特征”等批评。

事实上,对于现实抱以深切关怀的东北乡村喜剧不在少数:《圣水湖畔》怀着对黑土地的热情,强调了保护耕地的理念;《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摆开基层选举的擂台;《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讲述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资源破坏与环境保护的问题。2019年推出的《乡村爱情》11季中,象牙山村在精准扶贫的号角声下,村民从拉帮结派、各怀鬼胎,转变为共组攻坚小组、一起支持生态新农村的建设……

一边收视率高企,一边饱受争议;一边欢声笑语,一边反思现实……学术评论界、观众群、创作者对《乡村爱情》等东北农村喜剧秉持的不同观点,可以视作社会各界对新时代农村农民的不同印象、态度和思考。

《南哥》海报

【乡村干部】

牛百岁到南哥,新时代村干部更勇于创新

2010年之后,农村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一度陷入了低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仅有15部490集,部数和集数分别占该年度电视剧生产发行总量的3.81%和2.96%。难得的是,近年来乡村干部题材的影视作品爆发了新生命力,为新时期农村影视创作寻找到了突破口。

2017年10月17日,由郑华、潘钧、王俊翔执导,孙洪涛、茹萍、艾丽娅主演的南派故事片《南哥》上映。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扶贫队长郭建南下乡带领荔潭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这类电影非常难拍。”制片人和主演孙洪涛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最早接这部片子时,心里是打鼓的:“一方面,相比较前几年热播的宫斗剧、仙侠剧,农村题材本身面临低潮。另一方面,全国有很多拍先进模范事迹的作品,但像《孔繁森》《焦裕禄》那样真正优秀的,屈指可数。”

凭《咱们的牛百岁》里的精彩演出,王馥荔被观众誉为“天下第一嫂”

孙洪涛带领主创团队走遍了郭建南曾工作、生活的地方:“几乎所有南哥生前工作、生活中接触过的人,我们都采访了。”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让孙洪涛印象深刻,她听闻摄制组要采访郭建南有关的事迹时,喃喃念叨了一句:“南哥?南哥已经走了哦!”便潸然泪下。这个细节让孙洪涛增强了拍好此片的信心,还结合时下流行的网络语汇,给南哥的形象做了定位——“暖男村干部”:“南哥的爱人告诉我们,郭建南还不到三十岁时,便走到哪里都有人叫他南哥。他不仅‘暖’,还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实话实说的实在人。”

影片大获成功,荣获了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推荐21部献礼祖国影片、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等殊荣,美国的发行公司更一口气签下了全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权。孙洪涛认为,农村题材在当下,只要有好的制作、好的故事,并且忠于电影创作的艺术规律,照样会受到欢迎:“美国发行方对我们说,他们认可《南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南哥是一个有人性光辉的真正好人,人帮人这种温暖的故事在全世界都能引发共鸣。第二,它讲述了‘下乡扶贫’这种帮助穷人的中国式方法。”

从影数十年,孙洪涛多次饰演乡村干部,他是《上校村官》里的王安达、《大江儿女》里的艾澄川、《乡里彩虹城里雨》里耿书记,这次又变身成为南哥。孙洪涛认为,自己塑造的这些新时代的村干部和“牛百岁”时代已经完全不同:“牛百岁是地地道道的村民,而新时代的村干部,在扎根农村之前,有的是机关干部,有的是军人,有的是国企员工,有的是大学生,他们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传统农民不同,更勇于挑战,勇于创新,还能因地制宜地巧思,去解决困难,他们面临的工作环境,也更复杂,难度更大。”

《马向阳下乡记》

事实上,这是不少影视创作者的共鸣,细细盘点不难发现,2010年来涌现的乡村干部题材影视作品不在少数。《女人当官》里的杨桂花,带领村里的女人们各显神通,不仅赢得选举,还办起工厂,让村里的男人来打工;《马向阳下乡记》里毫无农村生活和工作经历的公务员马向阳当上村干部,从城市到农村,起初与乡村格格不入,后来投身其中发光发热;《大村官》讲述了优秀大学毕业生孙浩然来到偏远落后的山村工作,收获成长,并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苦乐村官》里,村里的带头人则是一名网红歌手万喜……

在孙洪涛看来,村干部的故事是讲述当代中国乡村故事的一个良好切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又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我们影视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时期和机会,挖掘农村影视题材,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很乐意也很期待,塑造更多村干部、村民形象。”

【片海拾遗】

《男妇女主任》(1998年)

该片以东北农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青年农民刘一本在媳妇不肯当妇女主任的情况下,代替媳妇上阵当官,结果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忍俊不禁的事儿。

该片由评剧剧本改编而来,编剧赵德平为了选好材、选准材,经常把工作安排在田间地头,和农民谈心聊天,搜集农村中所发生的奇闻怪事,以此积累素材,丰富视野,广开思路。

该片以明快的节奏、靓丽的画画、有趣的故事、出色的表演,向人们展示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农村生活画卷。  

《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

该片讲述了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13岁的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记住高老师临行前的叮嘱,踏上进城寻人之路。

影片采用纪录片式的风格,连黑板上的字都找来当地的老师写,选用的所有演员均是普通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虽未经过专业的培训,但却以真诚质朴的表演,演绎出感人的故事。  

《美丽的大脚》(2003年)

在失夫失子打击下,村妇张美丽将所有感情都寄托在村中的孩子们身上,她当上了村里的“孩子王”。不久,村里迎来了北京的志愿者——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夏雨,黄土地上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夏雨的人生轨迹,同时让张美丽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改变。

该片通过一位普通山村妇女对自身命运价值与情感的寄托与追求,揭示出若要彻底改变落后的生存状态,需要人们从愚昧和贫瘠中彻底觉悟的道理。

《留守孩子》(2006)

该片由刘君一执导,赵雄、孙渤洋、宋闻笛领衔主演,以襄樊市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以小福、月月为代表的一群留守孩子的艰难生活和内心对爱的渴望,以及各界人士帮教这些孩子,并终于办起“留守孩子之家”的故事。

该片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讲述留守孩子题材的电影。影片采用襄樊地方方言,演员也多为非专业人士,以一个个鲜活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代农村留守孩子的生活现状,影片真挚鲜活、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参考资料

①《王馥荔口述:“挑剔”的“天下第一嫂”》

②《“当事人”话说农村剧》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17:01
习近平: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
21:24
70年后再出发 而今迈步从头越
10:02
广州孤儿成年后社会安置过渡期从3年延至5年
09:18
建寺庙办公楼文化公园等 一镇干部捞了近580万元
09:22
【食刻出击】阳澄湖大闸蟹开捕上市 价格较去年涨一成
09:24
广州医改十年结出硕果 居民健康水平居全国前列
09:26
“人工天河”谱写云浮农业奇迹 “共同缔造”创建宜居村庄
09:09
广东省政府报告国有资产明白账 总资产超15.13万亿元
09:28
微小幼儿园如何保障户外活动? 广州天河探索补足
09:09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