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曾轶可发布的第一条“控诉”微博
6月19日, 曾轶可在微博公开致歉边检人员
曾轶可昨日公开道歉,网友谴责:公众人物更应自觉守法
近日,女艺人曾轶可发布微博,怒称在北京首都机场遭到边检人员刁难,指责其蛮不讲理私用职权,随后更是以九宫格图片的形式曝光该人员的照片,引发舆论关注。对此,北京市边检总站发布情况通报,还原事实经过,指出曾轶可不配合面相对比、对民警爆粗口等事实,并强调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昨日,曾轶可在个人微博公开致歉。
曾轶可微博曝光的警官证件(其发布时未打码)
事件回顾
曾轶可自称遭刁难并曝光警官证件
6月17日下午4时许,曾轶可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遭到北京首都机场工作人员的刁难,自己通过了机器自助查验,却被对方勒令摘掉帽子,还被叫进房间录像教训,最后是其上级让她离开。
曾轶可斥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应该受到严重的处罚,并表示“你是有职权,但给所有机场工作人员丢脸。”
6月17日晚11时许,曾轶可再次在其微博上,连发9张边检民警证件照片,这次直接将工作人员未打码的工牌信息展示了出来。
多数网友表示,目前只有曾轶可一方证词难辨对错,但她在禁止拍照的边检处拍照,并公开相关边检人员的个人信息,这一行为可能违反《出入境管理法》。
6月19日下午,曾轶可通过个人微博就不配合首都机场边检查验对民警爆粗口致歉:我承认自己前两天言行失当,难以相信自己当时竟是如此情绪化。在这里我向所有人致歉,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对当事警官当面说声对不起。对于自己这一行为造成的影响,我愿以个人最大能力承担后果。
6月19日, 北京边检发布的事件情况通报
官方通报
北京边检:不配合检查并对民警爆粗口
6月19日上午,北京边检发布情况通报,还原事实经过。
通报称,6月17日下午,曾某某在首都机场边检入境现场办理入境手续时,在进入自助查验通道后,民警提示其脱帽进行面相对比曾某某不配合,民警依法对其进行人工复核却遭其爆粗口,随后民警将其带离通道并指出错误。其间,曾某某不服从检查并两次近距离对民警拍照,干扰执法。
通报称,对于曾轶可在网上披露民警个人信息及照片,对民警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的侵权行为,将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随后,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安部新闻中心、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官方微博转发通报,并配文:让执法者腰杆更硬,让守法者心里更暖。国门神圣,法律庄严!
相关事件
有艺人曾上演类似“戏码”
其实,曾轶可不是第一个耍范的艺人。去年11月30日,演员毛俊杰在微博上控诉在深圳口岸过关时,遭遇了海关工作人员的蛮横态度。她自诉,作为一个宝妈,不忍孩子和老人在广场上被晒着,自己只是想“请快点检查“,海关工作人员反而“故意“拖延时间,连用过的“旧包包和鞋子”都要仔细检查。并且在文末配上两张工作人员手指镜头和横眉怒目的照片。
深圳海关人员回复表示:“这位女士过来之后比较着急,对于我们的工作经验来说,神色异常,急于离开查验现场的旅客我们都会列入重点查验,在查验过程中她多番表现不耐烦,还进行拍照,当时关员就指着墙上指示牌,告诉她这是海关的视频监控区,请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干扰正常执法。”监控录像显示,毛俊杰过关时间为9分钟左右,从发现车辆需要被查验到放行总共用时38分钟。
同日,毛俊杰发微博道歉,并已经删除了指责海关刁难的微博。
普法
接受边检的正确“姿式”
针对此次事件,北京边检在19日的通报里,专门进行了一次普法教育——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一条之规定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应当向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交验本人的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等出境入境证件,履行规定的手续,经查验准许,方可出境入境。
出入境人员在接受边防检查时,应摘掉帽子、墨镜、口罩等,配合查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六条、第八十二条规定,边检机关负责对口岸限定区域实施管理,对扰乱口岸限定区域管理秩序的行为,边检机关将依法予以制止并作出相关处理。
北京边检提示过关旅客,出入境时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主动配合边防检查,也希望公众人物能够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言行为社会树立良好示范。
网友热评
法律面前没有VIP通道
@轻松679: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更应该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公众做出表率,否则有什么资格获得公众的认可?
@空气栅栏:第一,明星也要遵守中国的边检制度。第二,随意曝光个人隐私涉嫌侵犯公民隐私犯罪。明星也要守法啊!
@Carrie海霞:最好走监控录像通道,不然真是公说公的,婆说婆的。
@人民网:执法者腰杆挺硬,守法者才能心里更暖。明星也好,艺人也罢,没有任何人有高人一等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法治社会的共识。近年来,从吸毒明星被封杀,到偷税漏税被严惩,再到因酒驾等被逮捕,事实证明,无论名气多大,以身试法终将付出惨重代价。
@新京报:边检执法者姓“公”,需要监督;作为明星的曾轶可有公共影响力,也需要监督。利用影响力维权也是双刃剑,在扩大所谓“维权”音量的同时,也会将可能存在的不实情况带到公众视线下,接受严苛打量。若有故意歪曲或者随意利用网民情绪之举,在迈出这一步之时,代价可能就已被标注。
@北京日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可以例外。但现在颇有些人自恃公众人物,走惯了VIP通道,习惯了镜头追捧,动不动就飘飘然起来。影响力固然是公众人物的资源,但滥用乱用却难免遭到反噬。无论什么人,头顶什么光环,都要老老实实守法遵规,只要触碰红线,都将受到严惩。
整理/徐雪亮(综合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
本版图片/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