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爱奇艺与小糖人文化传媒联合出品、《最好的我们》导演刘畅执导的《独家记忆》已于1月14日起在爱奇艺播出。该剧播出前,受到不少网友关注,因为《独家记忆》的制作班底,曾经打造出两部高口碑的爆款青春校园剧《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独家记忆》目前口碑尚可,但还是不如两部前作。从故事的讲述风格来看,它属于这两年流行的“青春+写实”路线。只是时下,这一路线还能够给观众带来足够的新鲜感吗?国产青春剧实际上走过了三个阶段。
1.0阶段
“青春+狗血”
青春剧一直是国产电视剧一个重要的类型。1997年央视出品,郝蕾、李晨、牛萌萌等主演,改编自十七岁女中学生李芳芳同名散文集的校园青春剧《十七岁不哭》播出,轰动一时。该剧讲述了一群十六七岁的男孩女孩的青春成长故事,但它的走红未让校园青春剧成为热门题材。从2007年开始,赵宝刚著名的“青春三部曲”——《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相继播出,青春剧成为热门题材。不过那个时候的青春剧,更侧重于展现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社会时所遭遇的种种矛盾与龃龉,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困难中成长的,其核心是“青春+励志”。
2013年赵薇执导的青春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上映,一举拿下7亿多元的票房,2014年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也都轻轻松松拿下5亿元左右的票房,青春电影的成功也促进青春校园剧的勃兴,并拉开青春校园剧的新帷幕:它将青春故事的时间点向前移,重点表现少男少女在校园阶段里发生的种种。
青春校园剧进入1.0阶段。此时的青春剧延续的是“青春+狗血”的风格。赵薇的《致青春》“无心插柳柳成荫”,开辟了堕胎和车祸的先河,之后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也分别有堕胎的戏份。2014年网剧《匆匆那年》播出,同样出现了类似桥段。2015年网剧迎来飞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一下子冒出了30余部青春校园剧,但播放量不尽如人意。根据骨朵传媒的数据,2015年30余部青春校园剧,总点击量才12亿次。
根源在于“青春+狗血”的模式很快透支了市场信誉,观众纷纷察觉出这些青春剧的明显不足,其展现的青春因过于浮夸、狗血而显得虚假,戏剧性、冲突性有余,但没有什么真实性。
2.0阶段
“青春+写实”
2016年,网剧《最好的我们》一炮而红,2017年的《你好,旧时光》《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也相继成为爆款,它们一并开启了青春校园剧的2.0阶段,即“青春+写实”。这一类青春校园剧的重点是,“去狗血”,核心特点是致力于还原普通人最真实的校园生活。因此它们不约而同地瞄准了文理分班和高考等学习生涯的重要时间点,观众可以从剧集中重新感受自己的学生时代。
但这一路数很快也就陷入了套路化和同质化瓶颈,蜂拥而上的青春校园剧都是一群穿着校服的少男少女在考试、分班、做作业、谈恋爱;始终都是用正在“摇头”的电风扇、收音机、周杰伦或哪个明星的磁带盘和海报来营造怀旧感;而一旦走“甜宠路线”,也几乎是最萌身高差+偶像剧桥段。“青春+写实”路线也有不少观众在流失,2018年的《忽而今夏》《教室的那一间》《人不彪悍枉少年》等口碑不错,但均反响一般。它的困境在于:你虽然不狗血了,但这就足够了吗?
这同样是《独家记忆》的困境。它以薛桐及其他三个舍友的感情线为叙事线索,侧重于刻画她们各自的恋爱经历。慕承和与薛桐是主CP,他俩就像是我们身旁一对普通校园情侣,两人因误会不打不相识,一开始是欢喜冤家,但一回生、二回熟,久而久之互生情愫,最后就在一起了。恋爱中的种种小情绪、小猜疑、小沮丧、小悸动,《独家记忆》都刻画得挺细腻的。
但细腻的写实显然不够,毕竟青春里不只有恋爱,把青春校园剧局限于甜腻恋爱,既显得老套,格局也太小了。比如《独家记忆》中两个主人公虽然一个是博士生,一个是大三学生,但他俩的恋爱跟高中生似乎也没啥区别。大学生的身份更像是摆设,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也几乎空白。
3.0阶段
写实,不限于恋爱
“青春+写实”这一路线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写实不应该仅仅是恋爱的写实。
青春校园剧要么开拓它的深度,像青春片《少女哪吒》《狗十三》那样,以青春为切口展开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要么就得另辟蹊径,在青春校园剧里增添新的元素,比如“二次元”“搞怪”“无厘头”等受时下90后、00后喜爱的“语言”。像2017年的青春片《闪光少女》,大量利用二次元元素,弥补国产青春片“热血”题材的空当;2018年上映的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满满的青春元气,精准抓住了00后观众的审美和心理,成为一匹票房黑马,同名网剧反响也不错。
“优爱腾”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从2019年的待播青春校园剧目录来看,“青春+”正成为一种趋势。除了网剧《快把我哥带走》这样的“青春+二次元”,还有“青春+竞技”,像《你好对方辩友》(辩论)、《全职高手》(电竞)、《棋魂》(围棋);“青春+科幻”,像《我的波塞冬》等等。希望2019年的青春校园剧不止于恋爱,而能打开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