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人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年度温情“双献礼”佳作获赞

来源:新浪看点 作者: 编辑: 智羊 发表时间:2018-12-07 15:20

32集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北部湾人家》正在央视八套热播,开播当日就获得了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五的成绩。昨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电视剧《北部湾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主持,出席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等。制片方和主创人员出席的有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宋震寰,原广西新闻出版广电局影视处处长利让贤,原广西电视台副台长张敬,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斌,中央电视台责任编辑、电视剧《北部湾人家》责编王宏跃,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制作总监王大庆,《北部湾人家》文学统筹张岩,剧中韦桂苏的扮演者斓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内容管理处副调研员周一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奖活动部主任李海明,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综合处副处长王青,中国电视艺术网宣传总监张义华也出席到会。

该剧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围绕着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大环境展开,讲述了北部湾一户普通人家的温情故事,是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双献礼”大戏。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公司、广西广播电视台、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著名导演齐星执导,著名编剧刘静担纲编剧,人民艺术家李雪健携手刘莉莉、斓曦、杜源、郑晓宁、赵麒、房子斌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共同倾情演绎。著名音乐人捞仔担任主题曲和全剧音乐创作,著名歌手孙楠担任主题曲演唱。

与会专家分别从该剧的独特视角、人物塑造、审美艺术、和精神情怀等方面,对电视剧《北部湾人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并予以高度赞许。

情感叙事升华“双献礼”格局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北部湾人家》中每个人的生活态度都很潇洒,让我想起一句话‘对于亚当和夏娃来说,天堂就是他们的家,但是对于亚当和夏娃的后人们来说,家就是他们的天堂。’”李准指出,《北部湾人家》注重生活细节,很温暖,有生活的味道。而且剧中对民族文化的展示,也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的资源,也是发展的动力。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对《北部湾人家》进行了深刻地分析:“该剧的特色是以情感叙事,改革开放的成果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精神和情感的表现也很重要。特别是人物设置上独具匠心,简教授虽然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但她代表着向死而生的概念,衰老、孤独、病痛不可避免,但她桃李满天下,完成了自身人生价值的升华。”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从“双献礼”层面表达了对《北部湾人家》的欣赏,他认为这部剧虽然具有题材上的制约,仍然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规避了传统献礼剧事件宏大、人物众多、身份显赫的毛病。称赞该剧为时代的礼赞、情感的礼赞和生命的礼赞:《北部湾人家》首先完成了献礼剧的命题定义,将改革的成就浓缩在一家人的故事中,做到了对时代的礼赞;其次,该剧用情感关系酿造新时代的人情美,没有权谋陷阱,真正讲述明朗向上的纯洁人性;最后,通过老夫妻对生命的意义做了解读,时代在发展,生命也在衰老,但该剧传达的是一种悲悯、温情、通达的生活哲学,告诉观众,死亡并不可怕。

中国作协全委、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范咏戈认为《北部湾人家》填补了题材的空白:“北部湾是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发展潜力很高,作为重要的改革开放的前沿,应该有一部相应的作品去表现,《北部湾人家》就是这样一部剧。”他提到该剧是一部温情剧,拒绝编年史式的鸿篇巨制,而是选择以家庭中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去呈现。“虽然剧中有很多矛盾,但最后把它们都理顺了,达到了九九归一的境界。”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从亲情的角度对《北部湾人家》进行了解读:“韦家其实是现代文明的缩影,现在这个时代缺少对亲情的守护。”她认为该剧可以定义为“新家庭伦理剧”,超越了家庭伦理剧的固有范式,没有套路,冷静客观,没有重口味、强冲突。“比如剧中简淑贤作为大学教授,她想留住的是传统文化的根脉和厮守一生的亲情,但年轻儿女们在奋力前冲中却不知道正在失去最重要的东西——亲情。这部剧重视对老年人精神情感的呈现,呼吁观众在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不能丢失情感,遗忘亲情。”

另辟蹊径反套路表达生活哲学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北部湾人家》另辟蹊径:“将宏大叙事与家庭生活有机结合,时间轴不用线性叙事,而是采用正在进行时。”从这部剧中可以看到广西的人文美景,也可以看到三代人的情感传承。献礼剧不一定要大谈过往功绩,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很重要,剧中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原住民搬迁等问题,直面改革中的困难,正应了“改革不是经验先行,而是问题先行”这句话。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指出:“改革开放对每一代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北部湾人家》选择的地区很独特,补上了北部湾这个地方。”他提出很多剧只集中反映某些地区,忽略了改革开放其实是整个中国都在做的事,《北部湾人家》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他还提到,韦大壮和韦桂苏两个人不只是父女之间的传承,也代表了两个时代的交接,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蓉认为《北部湾人家》主旨突出,多触角、多落点。不同于其他献礼剧,这部剧时间上采用单向讲述,空间场景集中在室内,故事情节集中在家庭成员之间。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研究部主任陈超英从风格样式方面对《北部湾人家》进行了分析:“这部剧采用了不同的风格样式,从家庭升华到社会,娓娓道来。看似是家长里短的琐事,但折射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立足现在,反证过去,突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他还从人物设置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韦桂苏这个人物通过对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后期的流产、拆迁问题的处理,人物形象慢慢丰满,是一个立得住的人物;杜源饰演的罗天佑富有喜剧色彩,使《北部湾人家》这部剧的人物群像更加丰满;简淑贤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罗天佑的黄昏恋都集中反映出老年人的幸福问题,彰显了该剧的人文关怀。

电视剧《北部湾人家》的播出,是对献礼剧新形式的探索,也填补了改革开放题材电视剧在区域选择上的缺失。各位专家对这部剧寄予了新的期望,希望主创能够保持优势,拍摄后续剧集,对广西文化进行深挖,带给观众更优质的影视作品。

精彩推荐

数字报

《北部湾人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年度温情“双献礼”佳作获赞

新浪看点2018-12-07 15:20:14

32集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北部湾人家》正在央视八套热播,开播当日就获得了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五的成绩。昨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电视剧《北部湾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主持,出席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等。制片方和主创人员出席的有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宋震寰,原广西新闻出版广电局影视处处长利让贤,原广西电视台副台长张敬,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斌,中央电视台责任编辑、电视剧《北部湾人家》责编王宏跃,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制作总监王大庆,《北部湾人家》文学统筹张岩,剧中韦桂苏的扮演者斓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内容管理处副调研员周一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奖活动部主任李海明,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综合处副处长王青,中国电视艺术网宣传总监张义华也出席到会。

该剧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围绕着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大环境展开,讲述了北部湾一户普通人家的温情故事,是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双献礼”大戏。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公司、广西广播电视台、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著名导演齐星执导,著名编剧刘静担纲编剧,人民艺术家李雪健携手刘莉莉、斓曦、杜源、郑晓宁、赵麒、房子斌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共同倾情演绎。著名音乐人捞仔担任主题曲和全剧音乐创作,著名歌手孙楠担任主题曲演唱。

与会专家分别从该剧的独特视角、人物塑造、审美艺术、和精神情怀等方面,对电视剧《北部湾人家》进行了深度讨论并予以高度赞许。

情感叙事升华“双献礼”格局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北部湾人家》中每个人的生活态度都很潇洒,让我想起一句话‘对于亚当和夏娃来说,天堂就是他们的家,但是对于亚当和夏娃的后人们来说,家就是他们的天堂。’”李准指出,《北部湾人家》注重生活细节,很温暖,有生活的味道。而且剧中对民族文化的展示,也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的资源,也是发展的动力。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对《北部湾人家》进行了深刻地分析:“该剧的特色是以情感叙事,改革开放的成果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精神和情感的表现也很重要。特别是人物设置上独具匠心,简教授虽然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但她代表着向死而生的概念,衰老、孤独、病痛不可避免,但她桃李满天下,完成了自身人生价值的升华。”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从“双献礼”层面表达了对《北部湾人家》的欣赏,他认为这部剧虽然具有题材上的制约,仍然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规避了传统献礼剧事件宏大、人物众多、身份显赫的毛病。称赞该剧为时代的礼赞、情感的礼赞和生命的礼赞:《北部湾人家》首先完成了献礼剧的命题定义,将改革的成就浓缩在一家人的故事中,做到了对时代的礼赞;其次,该剧用情感关系酿造新时代的人情美,没有权谋陷阱,真正讲述明朗向上的纯洁人性;最后,通过老夫妻对生命的意义做了解读,时代在发展,生命也在衰老,但该剧传达的是一种悲悯、温情、通达的生活哲学,告诉观众,死亡并不可怕。

中国作协全委、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范咏戈认为《北部湾人家》填补了题材的空白:“北部湾是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发展潜力很高,作为重要的改革开放的前沿,应该有一部相应的作品去表现,《北部湾人家》就是这样一部剧。”他提到该剧是一部温情剧,拒绝编年史式的鸿篇巨制,而是选择以家庭中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去呈现。“虽然剧中有很多矛盾,但最后把它们都理顺了,达到了九九归一的境界。”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从亲情的角度对《北部湾人家》进行了解读:“韦家其实是现代文明的缩影,现在这个时代缺少对亲情的守护。”她认为该剧可以定义为“新家庭伦理剧”,超越了家庭伦理剧的固有范式,没有套路,冷静客观,没有重口味、强冲突。“比如剧中简淑贤作为大学教授,她想留住的是传统文化的根脉和厮守一生的亲情,但年轻儿女们在奋力前冲中却不知道正在失去最重要的东西——亲情。这部剧重视对老年人精神情感的呈现,呼吁观众在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不能丢失情感,遗忘亲情。”

另辟蹊径反套路表达生活哲学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北部湾人家》另辟蹊径:“将宏大叙事与家庭生活有机结合,时间轴不用线性叙事,而是采用正在进行时。”从这部剧中可以看到广西的人文美景,也可以看到三代人的情感传承。献礼剧不一定要大谈过往功绩,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很重要,剧中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原住民搬迁等问题,直面改革中的困难,正应了“改革不是经验先行,而是问题先行”这句话。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指出:“改革开放对每一代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北部湾人家》选择的地区很独特,补上了北部湾这个地方。”他提出很多剧只集中反映某些地区,忽略了改革开放其实是整个中国都在做的事,《北部湾人家》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他还提到,韦大壮和韦桂苏两个人不只是父女之间的传承,也代表了两个时代的交接,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蓉认为《北部湾人家》主旨突出,多触角、多落点。不同于其他献礼剧,这部剧时间上采用单向讲述,空间场景集中在室内,故事情节集中在家庭成员之间。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研究部主任陈超英从风格样式方面对《北部湾人家》进行了分析:“这部剧采用了不同的风格样式,从家庭升华到社会,娓娓道来。看似是家长里短的琐事,但折射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立足现在,反证过去,突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他还从人物设置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韦桂苏这个人物通过对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后期的流产、拆迁问题的处理,人物形象慢慢丰满,是一个立得住的人物;杜源饰演的罗天佑富有喜剧色彩,使《北部湾人家》这部剧的人物群像更加丰满;简淑贤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罗天佑的黄昏恋都集中反映出老年人的幸福问题,彰显了该剧的人文关怀。

电视剧《北部湾人家》的播出,是对献礼剧新形式的探索,也填补了改革开放题材电视剧在区域选择上的缺失。各位专家对这部剧寄予了新的期望,希望主创能够保持优势,拍摄后续剧集,对广西文化进行深挖,带给观众更优质的影视作品。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