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 把乡愁唱进自己的歌里

来源:金羊网 作者:胡广欣 黄诗悦 发表时间:2018-08-07 16:12

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实习生黄诗悦

8月4日,“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携新书《时光洄游》在方所书店举行读者分享会,并在分享会开始前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今年68岁的胡德夫须发尽白,身着朴素的布衣布鞋,脸上有历经时光洗礼后的平和。年轻时的胡德夫与挚友李双泽、杨弦等共同掀起了著名的“台湾民歌运动”,让台湾歌坛的局面焕然一新。历经风雨,胡德夫的歌声依然安详、朴素,蕴含着深沉的故土之情和社会反思,“唱自己的歌”依然是他对歌坛、对后辈的呼唤与期许。

◎用大半生来歌唱故乡

胡德夫是台湾原住民,从小生长在台东大武山的一个部落,那里的山谷聚居着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的原住民。11岁,他离开部落,搭上大巴和火车到台北淡江中学求学。在那里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思考,一个孩子对于故乡的强烈思念烙印在血脉里。也是在那里,他接受了校长陈泗治、老师德姑娘等人的音乐启蒙,渐渐学会了唱歌。他将黑人灵歌和原住民的现实境况结合在一起,融入思考,渐渐成了自己的事业。

胡德夫大半生都在歌唱故乡,回忆中的故乡永远那么美丽丰饶。他说:“在失去故乡以前,你会认为那是最完美的社会。那么自然、尊贵、丰盛……直到后来,我才渐渐了解到,当时的台湾社会并不这样认为,原来我们的族人一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不仅写下了一批赞美故乡的歌曲,更毅然决定离开光鲜亮丽的舞台,去到族人们生存的地方,与他们同甘共苦。

如今胡德夫回到台东、定居故土,开始思索在台北度过的大半辈子。他透露,回到家乡后,仅仅是听部落里小孩子说话都让他收获良多:孩子那种真诚强烈的表达意愿每每让他深受感动,小时候听过的很美妙的语汇又慢慢地回来了,现在正是提笔写下来的时候。他要把他的故事写成书,讲给年轻人听。

◎鼓励后辈唱自己的歌

胡德夫在《时光洄游》中提到几个重要的人名:李双泽、杨弦。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人们都爱唱舶来的英文歌。李双泽却尝试用中文唱歌,还要胡德夫也唱自己的民歌。胡德夫感慨道:“李双泽是先知先觉的。我们虽然很了解西方音乐,却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但我们一定要面对自己。”

在李双泽的带头下,他们几个“臭皮匠”凑在一起开始写自己的歌。他们彼此欣赏,互相鼓励:“就像种东西一样,我们从来没有种过,也是第一次收获,第一次收割喜悦。”他们植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写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母语唱歌。胡德夫认为,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最重要的是对待自己文化的态度,要重视歌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好不好听。“不管歌写得怎样,都要从自己的文化这样一个出发点开始。我觉得这很可贵。”

胡德夫在言辞间流露出对好友李双泽的追忆。对胡德夫来说,李双泽不仅是音乐事业的引路人,更是情深义重的好朋友。李双泽28岁那年溺亡,胡德夫也曾一度离开歌坛。到了上世纪90年代,在朋友们的要求下,他决定录制自己的一些歌曲送给亲近的友人,没想到却斩获了当年的金曲奖,由此重回舞台。

胡德夫鼓励年轻的民谣歌手们多唱自己的歌,多运用“自己的养分”,书写自己的文化故事。“就唱吧,大声唱就对了。”这个头发已经全白的老人这样笑着说道。

 

编辑:直谅
数字报

胡德夫: 把乡愁唱进自己的歌里

金羊网  作者:胡广欣 黄诗悦  2018-08-07

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实习生黄诗悦

8月4日,“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携新书《时光洄游》在方所书店举行读者分享会,并在分享会开始前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今年68岁的胡德夫须发尽白,身着朴素的布衣布鞋,脸上有历经时光洗礼后的平和。年轻时的胡德夫与挚友李双泽、杨弦等共同掀起了著名的“台湾民歌运动”,让台湾歌坛的局面焕然一新。历经风雨,胡德夫的歌声依然安详、朴素,蕴含着深沉的故土之情和社会反思,“唱自己的歌”依然是他对歌坛、对后辈的呼唤与期许。

◎用大半生来歌唱故乡

胡德夫是台湾原住民,从小生长在台东大武山的一个部落,那里的山谷聚居着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的原住民。11岁,他离开部落,搭上大巴和火车到台北淡江中学求学。在那里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思考,一个孩子对于故乡的强烈思念烙印在血脉里。也是在那里,他接受了校长陈泗治、老师德姑娘等人的音乐启蒙,渐渐学会了唱歌。他将黑人灵歌和原住民的现实境况结合在一起,融入思考,渐渐成了自己的事业。

胡德夫大半生都在歌唱故乡,回忆中的故乡永远那么美丽丰饶。他说:“在失去故乡以前,你会认为那是最完美的社会。那么自然、尊贵、丰盛……直到后来,我才渐渐了解到,当时的台湾社会并不这样认为,原来我们的族人一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不仅写下了一批赞美故乡的歌曲,更毅然决定离开光鲜亮丽的舞台,去到族人们生存的地方,与他们同甘共苦。

如今胡德夫回到台东、定居故土,开始思索在台北度过的大半辈子。他透露,回到家乡后,仅仅是听部落里小孩子说话都让他收获良多:孩子那种真诚强烈的表达意愿每每让他深受感动,小时候听过的很美妙的语汇又慢慢地回来了,现在正是提笔写下来的时候。他要把他的故事写成书,讲给年轻人听。

◎鼓励后辈唱自己的歌

胡德夫在《时光洄游》中提到几个重要的人名:李双泽、杨弦。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人们都爱唱舶来的英文歌。李双泽却尝试用中文唱歌,还要胡德夫也唱自己的民歌。胡德夫感慨道:“李双泽是先知先觉的。我们虽然很了解西方音乐,却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但我们一定要面对自己。”

在李双泽的带头下,他们几个“臭皮匠”凑在一起开始写自己的歌。他们彼此欣赏,互相鼓励:“就像种东西一样,我们从来没有种过,也是第一次收获,第一次收割喜悦。”他们植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写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母语唱歌。胡德夫认为,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最重要的是对待自己文化的态度,要重视歌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好不好听。“不管歌写得怎样,都要从自己的文化这样一个出发点开始。我觉得这很可贵。”

胡德夫在言辞间流露出对好友李双泽的追忆。对胡德夫来说,李双泽不仅是音乐事业的引路人,更是情深义重的好朋友。李双泽28岁那年溺亡,胡德夫也曾一度离开歌坛。到了上世纪90年代,在朋友们的要求下,他决定录制自己的一些歌曲送给亲近的友人,没想到却斩获了当年的金曲奖,由此重回舞台。

胡德夫鼓励年轻的民谣歌手们多唱自己的歌,多运用“自己的养分”,书写自己的文化故事。“就唱吧,大声唱就对了。”这个头发已经全白的老人这样笑着说道。

 

编辑:直谅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