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造假花式翻新 《后来的我们》退票引轩然大波

来源:金羊网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18-05-03 06:42
《后来的我们》海报

上映首日票房2.8亿元退票38万张,电影《后来的我们》集中退票引轩然大波

金羊网记者 何晶

深陷“退票风波”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仍毫无悬念地成为“五一档”的“最大赢家”:上映5天累计票房突破9.7亿元,刘若英借此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女导演。“退票谜团”尚未解开,昨日,《英雄本色2018》导演丁晟又在微博上发文,质疑电影的宣发方光线传媒,在“宣发”和“票补”款项上存在问题,要求光线传媒出示账目明细。

无论是“退票风波”还是“宣发疑云”,其实都与电影产业链的三大核心环节———制片方、发行方、院线相关。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有关票房造假的案例也屡禁不止,近十年陆续出现了偷票房、买票房、幽灵场、“公益场”、假排片等“花式造假”。互联网时代,票房作假手法更加隐蔽和“高明”。《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不仅暴露了票房造假这一顽疾,更暴露了长期以来中国电影行业存在的隐疾。

造假术1

虚吹票房《阿童木》:虚报两倍票房

十年前,电影专资办的票房统计数据不像今天这样公开透明,电影片方假报票房数据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几乎是“既定动作”。当时,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是唯一的权威票房统计机构,每周二数据出炉,每周四在《中国电影报》上发布。由于发布不及时,又没有合法的网络转载,认知度和影响力都有限,这也导致了当时大部分影片均虚报票房数据。当时有院线经理表示,七八成影片都或多或少存在票房注水。

2009年10月在内地上映的《阿童木》就是一例。当时,发行方光线影业宣传该片“上线前3日票房超过4000万,创内地动画影片票房新纪录。此前的最高纪录为《冰河世纪3》的3000万。”

几天后,《中国电影报》根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从各大院线获取的实际数据显示,该片首映3日票房为1700万元左右。

数字相差两倍有多,一时引发社会哗然。

在国家电影局为此事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光线影业负责人发表道歉,首次公开承认虚报票房。

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坚决反对用简单夸大票房的营销方式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票房“注水”是败坏行业公信力的行为,要严格加以制止和处理。

造假术2

偷票房《私人订制》:偷《风暴》票房

从2010年到2014年,票房造假主要来自院线“偷票房”。影院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用多种方式偷票房,如手写票不入账、实际销售和报账采用双系统、偷梁换柱等等。

2010年底,网络视频曝光了观众在某影院购买的《大笑江湖》电影票,工作人员却拿出《赵氏孤儿》电影票,反复强调凭此票看《大笑江湖》不会有问题。

2013年,又有网友曝光四川某影院“偷票房”,观众想看《毒战》,工作人员给的却是《厨子戏子痞子》的票。同年,刘德华主演的《风暴》被《私人订制》偷票房,刘德华坦率直言“知道这件事,但没办法管”。

这种将A电影和B电影的票房“偷梁换柱”的方式,往往是由于某部影片给影院的分成更高,分成较低的影片票房即被偷走。

2014年,国家电影局针对“偷票房”发布《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严禁向观众出售非正规电影票,包括手工票及经手工涂改的或票面必要信息打印不完整的电脑票;票上打印的影片片名必须与观众实际观看的影片一致;严禁出现电影票上打印片名与观众实际观看的影片不符的行为。

造假术3

买票房《叶问3》:每隔10分钟播放一场

“买票房”和普通意义上的“包场”不同,因为没有真正的观众,制片和发行并不从中分割利润。制片方只需把播放的成本去除,再给影院一些好处,票房就可以轻松刷高。制片方“买票房”造假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公益场”、幽灵场、花样包场锁排片等。

2015年,电影《捉妖记》宣布以24亿元创下票房纪录,质疑其票房造假的争论随之而来。制片方的公告称,《捉妖记》内地票房24.2859亿元,以203万元的优势超过《速度与激情7》的24.2656亿元,其中,公益场次放映票房总额为4042万元。

靠“公益场”赢得票房冠军,这一做法让很多网友不买账。

其后,央视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如果按片方所说的公益票房共4042万元,影院如果按正常排片,这些公益场次全都要被安排在凌晨,而且一排就是10场,不仅场场爆满,且上座率要达到108%。也就是说每100个观众中,就有七八个人站着看完这部近两小时的国产大片。

有院线经理告诉记者,电影《捉妖记》的出品方、发行方以及参与公益放映的29家电影院,背后的投资方都是安乐电影公司。

买自己旗下院线的票房,如果只按成本价计算,最少花费400万就能买到4000万的票房。

《捉妖记》的这一做法被网友们调侃“人有多大胆,票房多大产”。

“幽灵场”一般是制片方和院线私下达成协议,在影院非营利时间段,比如午夜12时到第二天凌晨6时,在没有观众的时间段安排无人场次,以包场方式冲高票房。

2016年《叶问3》上映后,不少网友晒出截图,调侃影片票房造假太明显。有网友发现同一观影厅《叶问3》每隔10分钟就播放一场,票价高达203元,且在凌晨一两点还场场爆满。

该片上映不到半个月,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经调查认定,《叶问3》确实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另外,该片总票房中含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研究决定,对经查实的3200万元的虚假票房不予认可,不计入全国电影票房统计数据。

造假术4

先买再退《后来的我们》:首映日退票38万张

4月28日《后来的我们》电影首映日,票房2.8亿。全国不少影院反映,当日一部热映影片在开场前出现大量集中退票情况,在行业内引起较大震动。

随后各地院线也证实了这一情况,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所销售的票,被退票的影院总数接近4000家,退票数量约38万张,涉及票房约1300万,占影片当日总票房2.8亿的4.6%。被恶意刷票订单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

据悉,在电影市场中,出现一定概率的退票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退票率基本在0.3%左右。但该电影的退票率,在一些城市的影院已达6%,有些甚至高达15%。

分析人士指出,大规模退票是利用票务平台和院线的退票权限,先大量买入预售票,营造出漂亮的首映日成绩后,再在首映日集中退票。

国内电影发展历程,票房存在异常的电影屡有出现,但像《后来的我们》这样导致多方“群情激愤”的电影却不常见。

4月29日,电影局有关负责人已对影片出品方、发行方等相关人员进行了约谈,要求立即完善退票机制,认真查明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梳理情况、完善数据,形成书面报告报主管部门。

编辑:邬嘉宏
数字报

票房造假花式翻新 《后来的我们》退票引轩然大波

金羊网2018-05-03 06:42:36
《后来的我们》海报

上映首日票房2.8亿元退票38万张,电影《后来的我们》集中退票引轩然大波

金羊网记者 何晶

深陷“退票风波”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仍毫无悬念地成为“五一档”的“最大赢家”:上映5天累计票房突破9.7亿元,刘若英借此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女导演。“退票谜团”尚未解开,昨日,《英雄本色2018》导演丁晟又在微博上发文,质疑电影的宣发方光线传媒,在“宣发”和“票补”款项上存在问题,要求光线传媒出示账目明细。

无论是“退票风波”还是“宣发疑云”,其实都与电影产业链的三大核心环节———制片方、发行方、院线相关。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有关票房造假的案例也屡禁不止,近十年陆续出现了偷票房、买票房、幽灵场、“公益场”、假排片等“花式造假”。互联网时代,票房作假手法更加隐蔽和“高明”。《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不仅暴露了票房造假这一顽疾,更暴露了长期以来中国电影行业存在的隐疾。

造假术1

虚吹票房《阿童木》:虚报两倍票房

十年前,电影专资办的票房统计数据不像今天这样公开透明,电影片方假报票房数据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几乎是“既定动作”。当时,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是唯一的权威票房统计机构,每周二数据出炉,每周四在《中国电影报》上发布。由于发布不及时,又没有合法的网络转载,认知度和影响力都有限,这也导致了当时大部分影片均虚报票房数据。当时有院线经理表示,七八成影片都或多或少存在票房注水。

2009年10月在内地上映的《阿童木》就是一例。当时,发行方光线影业宣传该片“上线前3日票房超过4000万,创内地动画影片票房新纪录。此前的最高纪录为《冰河世纪3》的3000万。”

几天后,《中国电影报》根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从各大院线获取的实际数据显示,该片首映3日票房为1700万元左右。

数字相差两倍有多,一时引发社会哗然。

在国家电影局为此事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光线影业负责人发表道歉,首次公开承认虚报票房。

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坚决反对用简单夸大票房的营销方式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票房“注水”是败坏行业公信力的行为,要严格加以制止和处理。

造假术2

偷票房《私人订制》:偷《风暴》票房

从2010年到2014年,票房造假主要来自院线“偷票房”。影院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用多种方式偷票房,如手写票不入账、实际销售和报账采用双系统、偷梁换柱等等。

2010年底,网络视频曝光了观众在某影院购买的《大笑江湖》电影票,工作人员却拿出《赵氏孤儿》电影票,反复强调凭此票看《大笑江湖》不会有问题。

2013年,又有网友曝光四川某影院“偷票房”,观众想看《毒战》,工作人员给的却是《厨子戏子痞子》的票。同年,刘德华主演的《风暴》被《私人订制》偷票房,刘德华坦率直言“知道这件事,但没办法管”。

这种将A电影和B电影的票房“偷梁换柱”的方式,往往是由于某部影片给影院的分成更高,分成较低的影片票房即被偷走。

2014年,国家电影局针对“偷票房”发布《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严禁向观众出售非正规电影票,包括手工票及经手工涂改的或票面必要信息打印不完整的电脑票;票上打印的影片片名必须与观众实际观看的影片一致;严禁出现电影票上打印片名与观众实际观看的影片不符的行为。

造假术3

买票房《叶问3》:每隔10分钟播放一场

“买票房”和普通意义上的“包场”不同,因为没有真正的观众,制片和发行并不从中分割利润。制片方只需把播放的成本去除,再给影院一些好处,票房就可以轻松刷高。制片方“买票房”造假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公益场”、幽灵场、花样包场锁排片等。

2015年,电影《捉妖记》宣布以24亿元创下票房纪录,质疑其票房造假的争论随之而来。制片方的公告称,《捉妖记》内地票房24.2859亿元,以203万元的优势超过《速度与激情7》的24.2656亿元,其中,公益场次放映票房总额为4042万元。

靠“公益场”赢得票房冠军,这一做法让很多网友不买账。

其后,央视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如果按片方所说的公益票房共4042万元,影院如果按正常排片,这些公益场次全都要被安排在凌晨,而且一排就是10场,不仅场场爆满,且上座率要达到108%。也就是说每100个观众中,就有七八个人站着看完这部近两小时的国产大片。

有院线经理告诉记者,电影《捉妖记》的出品方、发行方以及参与公益放映的29家电影院,背后的投资方都是安乐电影公司。

买自己旗下院线的票房,如果只按成本价计算,最少花费400万就能买到4000万的票房。

《捉妖记》的这一做法被网友们调侃“人有多大胆,票房多大产”。

“幽灵场”一般是制片方和院线私下达成协议,在影院非营利时间段,比如午夜12时到第二天凌晨6时,在没有观众的时间段安排无人场次,以包场方式冲高票房。

2016年《叶问3》上映后,不少网友晒出截图,调侃影片票房造假太明显。有网友发现同一观影厅《叶问3》每隔10分钟就播放一场,票价高达203元,且在凌晨一两点还场场爆满。

该片上映不到半个月,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经调查认定,《叶问3》确实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另外,该片总票房中含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研究决定,对经查实的3200万元的虚假票房不予认可,不计入全国电影票房统计数据。

造假术4

先买再退《后来的我们》:首映日退票38万张

4月28日《后来的我们》电影首映日,票房2.8亿。全国不少影院反映,当日一部热映影片在开场前出现大量集中退票情况,在行业内引起较大震动。

随后各地院线也证实了这一情况,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所销售的票,被退票的影院总数接近4000家,退票数量约38万张,涉及票房约1300万,占影片当日总票房2.8亿的4.6%。被恶意刷票订单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

据悉,在电影市场中,出现一定概率的退票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退票率基本在0.3%左右。但该电影的退票率,在一些城市的影院已达6%,有些甚至高达15%。

分析人士指出,大规模退票是利用票务平台和院线的退票权限,先大量买入预售票,营造出漂亮的首映日成绩后,再在首映日集中退票。

国内电影发展历程,票房存在异常的电影屡有出现,但像《后来的我们》这样导致多方“群情激愤”的电影却不常见。

4月29日,电影局有关负责人已对影片出品方、发行方等相关人员进行了约谈,要求立即完善退票机制,认真查明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梳理情况、完善数据,形成书面报告报主管部门。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版